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五章 坡子街地区老街巷

2020-10-4 18: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1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九节  宗教之地

天妃宫

天妃宫为宫名,亦为街名,位于今天心区登仁桥。1971年天妃宫街并入登仁桥。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天妃宫在府学宫左,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1368年),雍正九年(1731年)藩宪张创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年(1789)众姓重修,四抵均以墙基为界。嘉道年间(1796—1850)屡有修造。咸丰二年(1852年)兵燹。复修。光绪三年(1877年)柱栋被蚁,众复捐建,轮奂一新。”考,“府学宫”即今西文庙坪,在天妃宫之西;“藩宪张”即清雍正年间湖广布政使张凤仪。“天妃”即南海女神惠灵夫人,元至元(1336—1340)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在沿海天妃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信仰。但内地的宗教传说中亦有“南海女神即南海观音的化身”之说法,故有的地方的天妃宫也归于佛教,长沙天妃宫就属这一类型。

玉泉寺改名天妃宫后,仍一直由僧人管理,据《善化县志》记载,嘉庆八年(1803)重修真文忠祠就是“着天妃宫僧侍奉香火”。1922年长沙市绅商合办的“慈善救火会”救火第三队设在天妃宫内,有队员30人,是长沙最早的消防队伍之一。1938年天妃宫毁于“文夕”大火。火后重建,但规模不如前。1950年长沙地方财务整理委员会进行佛教寺庵产款整理工作,确认无妃宫属佛教房地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落实国家宗教政策,天妃宫房地产权重归佛教。但旧址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乃于1988年重建,宫门刻联:

大千世界;

不二法门。


原宫院中存有石碑一通,上刻“乾隆五十八年接修起至六十年止各处工程功德碑”以

及捐善款者名单,见证着天妃宫悠久的历史。

2004年,因登仁桥街拓路,天妃宫被拆除。几年后在新开铺重建,恢复600多年前的原名玉泉寺。

 

大古道巷

从化龙池往南便进入一条与之垂直的老街西起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东止蔡锷南路属天心区西边一段为大古道巷东边一段为县正街全长约400米,街宽4米。县正街原东至高正街,因1999年新建蔡锷南路被截成两段。历史街巷的保护范围为蔡锷南路以西地段。

大古道巷因街上旧有古道观“洗药庵”而得名。传说隋唐间大医药学家、号称“药王”的孙思邈隐居长沙时,曾在这里洗药。后人为纪念他建起了“洗药庵”。原大古道巷至县正街之间有一段名“鸡公坡”,1971年并入大古道巷。大古道巷之东县正街乃善化县署所在地,其故址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南区人民政府驻地。善化县城隍庙也在这条街上,毁于“文革”时期。

大古道巷因西连繁华的南正街(今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因此也成为一条商业街,旧时靠化龙池出口的两厢也布满了木屐、油鞋店。除木屐、油鞋店外,最多的店铺是古玩、字画店,长沙城最有名的徐永盛古玩店就位于大古道巷口。至今大古道巷还有不少装裱字画的店铺。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箱包一条街”。

大古道巷——县正街规划保护范围13300平方米。20043月中旬开始了最初的提质改造,改造了下水道,拆除两厢的违章建筑,铺设水泥仿麻石路面。2005年确定为历史街巷后,又对两厢箱包店进行统一的仿传统店铺装修,白粉墙、小青瓦、白瓦脊、翘屋檐、花格门窗、油漆招牌,商业味道十分浓厚。原有支巷如响柯巷、乐善巷、左家井、硝厂巷、流水沟等都得以保留,规划在乐善巷重建洗药庵和洗药井,以增加街巷人文特色。

2011年,大古道巷定为“有机棚改”项目。

 

小古道巷

小古道巷位于天心区西起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东止磨盘湾全长约175米,街宽4米,与大古道巷平行,中有“流水沟”、“云泉里”等小巷相连。小古道巷因旧有古道观“南岳行宫”而得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南岳行宫在十四铺小古道巷。”南岳行宫供奉南岳祝融大帝。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在坡子街火宫殿未出现之前,南岳行宫是长沙百姓祭祀火神的主要场所。《长沙图志》则云:故通判州军事赠直龙图阁孟公讳彦卿、通判州事赠直龙图阁赵公讳民彦、将官赠武节大夫刘公讳玠、兵官赠右监门卫将军赵公讳聿之,皆以绍兴初年金虏侵犯,或提兵出战,或率众守城,殉国捐躯,忠节显著,于南岳行宫设位祭享。

小古道巷西同南正街(今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又靠近南门口,因而也成为繁华的商业街,旧时与大古道巷齐名,并称为“大小古道巷”。小古道巷旧以经营刀剪、古玩者居多,著名店铺有董同兴刀剪店、叶顺发古玩店等。上世纪90年代后与大古道巷一起形成“箱包一条街”。与小古道巷毗邻的晏家塘则形成“塑料制品和小家电一条街”。

小古道巷规划保护范围6200平方米。铺设水泥仿麻石路面,店铺装修与大古道巷为同一风格,青砖朱门,飞檐小瓦,花格门窗,整改坡屋顶,统一招牌广告,高层楼房底层均改作门面,增设仿古屋檐和遮阳篷,现代气息中融进了些许古意。

2011年,小古道巷定为“有机棚改”项目。

 

火后街

火后街因位于坡子街火宫殿的后面而名,为一之字形曲折街巷。街中火后街小学的前身系火宫殿附属小学“丽泽小学”。火后街一拐角处有一座时冒青烟的惜字炉,甚为幽古。

2002年,因修建“万达广场”等建筑,火后街被拆除。

 

朝阳巷 太清宫 金庭里

朝阳巷位于今天心区,西起太平街,东止臬后街。清同治《长沙县志》省城图即标有此巷名。据县志载,此街建有太清宫,故朝阳巷一侧又有 “右太清宫”之街名。太清为道家所谓三清之一。《抱朴子·杂应》曰:“上升四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朝阳”之名由此而来。朝阳巷西侧有“金庭里”,为左太清宫所在地。

朝阳巷还有坐南朝北的雷祖殿一座,系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豆店行何新茂等人为供奉祖师神位所建。

1999年,上述老街拆建为解放西路的一段。幸存的一小段朝阳巷中留有一栋石库门三进公馆,系民国时大德昌百货批发号林氏家族公馆遗址,传为由太清宫旧址所改建,惜毁于2010年的一场火灾。

 

白鹤观与射蟒台

白鹤观位于古潭街西侧,今观不存,仅留“白鹤观”街名。

长沙有多则关于白鹤的传说,其中一说为清陈运溶《湘城遗事记》所载:“明初礼部主事俞允谪判长沙,病暴卒,七日后,一江湖医生将青囊一粒放入俞允口中,顷而俞允竟开口讲话,死得复生。”这位江湖医生就是白鹤大仙。另据《岳麓志》载:晋时德润门外有白鹤观,观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相对。此高楼乃陶侃射杀岳麓山噬人恶蟒的射蟒台。抱黄洞即今人所称蟒蛇洞。传说虽不可信,但射蟒台却成了后代文人墨客登临之处。明诗人陆相《射蟒台》诗云:

 

烧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锁绿苔。

我有强弓无用处,春风闲上射蛟台。

 

陶侃(257333),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晋代名将,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

古潭街往南400米左右有~条老街名沙河街。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侃年轻时居于此。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的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款待客人。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就在相传他们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

明嘉靖四年(1525年)善化县知县吕廷爵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文夕大火”前。

 

里仁坡与鳌山庙

天心街西与里仁坡相接。其实天心街所处坡地,古时亦为里仁坡的一部分。里仁坡原名“醴陵坡”,清人为纪念蔡道宪,改名理灵坡。后又取《论语》“里仁为美”之意,改名里仁坡。

里仁坡原有一座“鳌山庙”。醴陵坡传为祭祀醴陵人丁鳌山而得名,丁曾任夔州太守,为官清正,晚年居此,死亦葬此,传说殁为神。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鳌山庙在四铺。神姓丁,名国纯,字嘉会,一字鳌山,醴陵人。仕晋为夔州太守,有功于民,归殁于此,颇具灵异,旧僧智一结茅庵祀之。乾隆九年(1744年)宁邑丁凤将自管阳湖、赤港两处田五心阁,庙为守城清军炮火摧毁。同治间众姓重修。”

宣统间鳌山庙系长沙巡警分局驻地后竟成为长沙“抢米风潮”的发源地,而备受中外史学界瞩目。1910413日傍晚,数千要求平粜的饥民涌到鳌山庙的前坪。巡警赖承裕亲自率队前往弹压,被群众摘掉官帽翎顶,捆吊在庙的大树上,饱受拳打。鳌山庙由此闻名遐迩。

民国时期鳌山庙香火犹盛上世纪60年代旧址尚存,毁于“文革”时期。


附:蔡道宪墓

蔡道宪墓旧名蔡公坟,位于今天心区天心街里仁坡之东侧,原与里仁坡为一条街。里仁坡原名“醴陵坡”,清人为纪念蔡道宪,改名里灵坡,曰:“改醴为理,完公之尽职也;改陵为灵,言公之不朽也。”今墓冢已不存,墓基保存完整。墓基由花岗石砌成,约2米高,10米长,今成为天心街南坡护坡的一部分,与地面垂直,正上方一麻石上镌正楷阴文“蔡忠烈公墓石”,字迹清晰。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蔡道宪,字元白,号江门。福建晋江人。崇祯丁丑进士,为长沙推官。崇祯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张献忠攻克长沙。蔡被捕宁死不降,被张凌迟处死,年二十九岁。死后葬长沙醴陵坡(今里仁坡)。谥忠烈。以后被历届湖南巡抚誉为“忠臣烈士”,其墓多次修缮。清康熙间,湖南巡抚丁思孔曾作《重修蔡忠烈公墓记》,称赞蔡公“碧血如新,灵爽熠熠,塞天地,泣鬼神,千秋万世,万久弥光。”清初长沙廪生阎世亨《谒蔡江门先生墓》诗云:

步署城隅更向东,崔嵬高冢啸薰风。

魂飞南国湘流洁,气挺西山麓寺空。

碧血荧荧霜并烈,丹心炯炯日争红。

先民卖国渐何极,义仆还欣似沈忠。

诗中“先民”指与蔡道宪同时的长沙总兵尹先民,时张献忠攻陷长沙时,尹即降之。沈忠是南宋长沙知州李芾之部将,元兵陷长沙,李芾、沈忠均自杀殉国。

 

朗公街

小古道巷东南侧旧有朗公庙留下“朗公街”之街名。

传说朗公寤生,为武姜之子,其母死于难产。旧时长沙人若家有孕妇,因敬畏朗公,多去朗公庙求拜,以祈母子平安。旧有戏台,戏台联云:

 

九日庆千秋盛会同倾黄菊酒

六么成一曲高歌半入碧云天

 

朗公街今不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4:01 , Processed in 0.0929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