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钱歌川

2020-10-4 15: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4| 评论: 0|原作者: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辑录: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原载:《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1931年参与主编《新中华》杂志。1936年人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任武汉、东吴等大学教授。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1972年底,以70高龄退出讲台,移居美国纽约。

 

我读过的学校和我教过的学校 (节选)

钱歌川

 

    我读私塾的时间,比进洋学堂当然短多了。在小学的阶段,我现在还有点印象的,只有明德了。明德学校是和我同年的,由校长胡子靖先生一手创办。黄克强先生不但大力协助,还把这些学校当作从事革命的基地。我在民初追随三个长兄之后(他们是在中学八班),进入明德小学,颇为那堂皇的校舍和校园的风景所慑服,在幼小心灵中是从来未见过的。

    那时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跟哥哥们到长沙去上学,和三哥同睡一床。父亲把我三个哥哥托给胡校长,学校与家庭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所以再加一个小学生在那里上学,父母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在我个人,也乐得出来见见世面。置身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又有那么多的同学,下课后大家在校园中跳跳蹦蹦,确实比在私塾读书活跃得多,眼界也广阔得多,因此对洋学堂颇具好感。

    我小学并没有毕业,不知怎样一下子就转到青年会中学,去读初中一年级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到真正的洋学堂了。学校中的主事者是洋人,一个姓会雅的英国人,他也是我们的英文老师。他平时会说中国话,但上课时全说英语,不说一句中国话。他不但训练我们用英语对答,还要我们能说能写,所以在讲堂上常说出一个生字,要我们马上拼出来给他听。有天他来上课,进入教室对大家说“早”,全堂所有的学生都大声拼出那字:M-O-R-N-l-N-G,使他大笑,说他知道此字大家都会拼的,现在是向大家道早安呢。

我对数学从小就不感兴趣,来到这学校以后,一个中国老师教我们的代数,却用的是英文课本。我要经由英文来学代数,更增加了我的困难,减少了我的兴趣。每次做习题。最差劲的都是我。不但老师对我责骂,全班同学也都瞧不起我。最后使我冒火了。我不能在屈辱中呆下去,于是下了决心,要迎头赶上,废寝忘食地努力钻研了一回,便豁然开朗,习题都迎刃而解。进入课堂,别的同学做不出来的习题,我都全解答出来了,同学大为惊讶,老师也夸赞不绝。我这时的感觉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是学师范出身的,教书应该是我的本行专职,无奈从小受了文学的熏陶,不愿吃粉笔灰,只想摇笔杆子,所以从日本毕业回来,勉强教了一两年的书,就成了教育界的一个逃兵,改行混进文化界,去从事鬻文生活了。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湖南,一个留学生毕业回国,好象衣锦还乡,人们都要另眼相看,寄以相当的期许。如果是学师范的,各学校都要争相聘请。

    我在一九二六年冬,在东京高师刚把毕业考试考完,来不及等待翌年春天的毕业典礼,便束装回国了。一到长沙,还没有住定下来,明德母校的老校长胡子靖先生,就屈尊降贵地来找我了。他老人家,一手拿着一张聘书,一手拿着六十元光洋,作为一个月的束脩,聘我回母校去教英文。这便是我生平获得的第一份职业,那六十元光洋,也就是我第一次领到的薪金。那张聘书是何等珍贵的历史文件,而那光耀炫目的银元,又是何等值得羡慕的财宝呀。

    在接到明德中学的聘书以后,又有书院坪省立第一中学,和古稻田省立第二中学,及衡粹学校,陆续送来聘书,后二者都是女校,担任的课程是女校教国文,男校教英文。英文作业不会太多,但国文课的作文薄,改起来就相当费事,起码要把通篇文句,改到通顺可读,尤其是改正错别字,我自己也非求助辞书不可。国文荒废已久,藉此也能收教学相长的益处。每周授课三十六小时,真有点疲于奔命,幸那时年轻力壮,不畏艰苦,不知疲劳,反而有孟子说的一种乐趣。但我一直没有忘怀摇笔杆的事,我在长沙办了一个名叫《流萤》的文学月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办,正所谓个人杂志。内容从文学概论到散文小品,诗歌小说,无一不备我还记得有一篇名叫《鱼玄机之死》,是一个短篇小说,颇得读者好评。你也许要发生疑问,我哪来许多时间,来写许多文稿。我过去在学生时代,随时写一些各种体裁的文字,这时都可以拿来充数,如上述的《鱼玄机》,便是东京写的旧作。

    杂志办了两期就停刊了。杂志停刊之日,正是我离开长沙之时。那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声势浩大,汉口的租界未折一矢就轻易地收回了。有人邀我从军,我便辞去了长沙各种教职,前往汉口,由张毓公推荐,我便到了二十九军司令部任秘书职,军长刘铁夫是湖南邵阳人。听说那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也在师部任职,但我始终没有遇见过他。


12下一页
上一篇:吴祖光下一篇:平江不肖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10:43 , Processed in 1.3575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