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名人墓葬

2020-10-3 17: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36| 评论: 0|原作者: 李映辉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名人墓葬

 

1.黄兴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l917年4月15日黄兴国葬于此。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人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形状如长剑直指云天,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正面有两扇铁门和门额,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显得庄严肃穆。墓园四周立有石碑10多块,镌刻各省督军、省长所撰纪念塔铭。塔形碑下方四面以紫铜嵌刻墓志铭和挽词四块,其中章太炎撰墓志铭云:

    南纪维衡,上摩玄苍;厥生巨灵,恢禹之疆;

    发迹自楚,命畴大荒;行师龙变,阖开不常:

    广宣汉威,莫我抗行;小叶之虏,若炊而僵:

国难未艾,神奸犹狂;元功中圮,何天之盲;

中兴虩虩,宠赂犹章;頩恕歕血,瘼此献萌;

死为鬼雄,以承炎黄。

 

墓的右下方,有黄兴墓庐,占地约1100平方米,为一曲尺形琉璃瓦楼房,依山临池,门联云:

血染黄花,魂归岳麓;

名垂青史,首建中华。

内设黄克强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大门有曾广言撰联:

一代勋名昭国史;

千秋浩气壮河山。

 1984年又建成占地30余亩的黄兴墓庐景区,内筑曲池亭台、假山、游廊、水榭,以黄兴手迹“无我”、“笃实”作亭额,以当代名家题书作楹联。六方主亭联云:

 岳麓峰高,水榭云林自在;

 黄公庐近,流风余韵长存。

 1916年10月31日,因积劳成疾,黄兴病逝于上海,年仅42岁。孙中山异常悲恸,亲临吊唁。唁文云:

公殚一生之心血,历二十余载之坚信,身涉万险,政经三变,国势犹如此,将来或更不止如是也。公虽赍志以殁,公之目岂瞑。文等今日遥望哭公,尊礼祭公,身虽衰老,志犹如昔。

后又撰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1917年1月5日,黄兴灵柩运抵长沙,省会军政学界代表前往大西门外码头迎祭。4月15日于岳麓山举行国葬,谭延主祭,北京政府各部及各省督军、省长都派代表来湘,还有华侨代表、外国来宾,出殡时送葬群众逾万人。元数挽联送抵长沙,其中章太炎所撰挽联表达了亿万民众的心声: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

当年参加了黄兴葬礼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记下了国葬的盛况:l5 早晨,雨过天青,碧空如洗,都认为是不冷不热的理想天气了。上午9时,灵柩如时起运,按军乐队、军队、警察、学生、各机关团体代表的顺序出发……大家在狭窄的街道中缓缓行走,拥挤不堪,迟迟不能前进,距河岸不足公里的行程,费时达两名钟之久,到达河岸后,由接待员引导到指定的码头乘船渡河……l0艘小火轮,有六七艘都挂着各自的军旗,乘载官兵,慢慢地引导,最后的小火轮悬挂着青白布,载运灵柩,乐队在后面奏着哀曲,实在悲壮极了。灵柩到达河西岸时,礼炮声大作,和以鞭炮声,更显得悲壮。由此往岳麓黄公墓地,不到3.5公里,先行者已到了半山,午后3时灵柩才到达墓地,安放在5.45米,上面堆积约1.21米的水泥土的岩石穴中……

 

2.蔡锷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山上,l917年4月12日蔡锷国葬于此。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墓冢、墓碑及整个墓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宽阔的平台基座上建圆形尖顶墓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墓碑方形,高4.8米,正面嵌紫铜碑心,楷书镌刻“蔡公松坡之墓”。墓前石坪上有石桌、石香炉各一,石鼓两对。

墓塔四周环以栏杆,东辟入口,24块护栏石板分别刻有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云南、陕西、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督军所献挽词。如云南督军唐继尧联云:

修戈矛,与子同仇,共逐虞渊将日返;

好河山,纤儿撞怀,方回地轴痛星沉。

四周均筑围墙,外围铺以石砌栏杆,左右砌有石梯导人,整个墓区古枫翠柏掩映。

墓区正下方建有蔡锷墓庐,辟“蔡松坡先生生平事迹展”陈列室。墓庐悬孙中山、梁启超等挽蔡锷联。孙中山联云: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联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悼念之情:

吾见子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天未丧斯文,而忍丧斯人哉。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清宝庆府(今邵阳市)人,早年来长沙入湖南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后留日习军事。1904年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军事学堂任教官。l911年初至云南,任新军协统,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l915年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任第一军总司令,举兵入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被任为HIll都督兼署民政长。因积劳成疾,赴13本治疗。l916年10月31 ,黄兴在上海逝世,蔡锷闻讯悲痛万分,并作联致悼。几天后,ll 月8 13,蔡锷亦与世长辞,年仅34岁。l2月21日国会议决,予以国葬,追赠上将军。1917年4月12 13,归葬岳麓山。

这天,虽然大雨滂沱,行止不便,但送葬队伍仍有千人以上。中华民国正、副大总统,北京政府的陆军部、海军部、内务部、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农商部、外交部、交通部,以及广东、广西、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北、吉林、热河等省,岳州、衡阳、宝庆全省各道,全国参议院,美洲国民党,粤汉铁路局,宪法研究会,中国大学等单位,都派出了会葬代表送葬。国民党知名人士谭人凤、刘揆一等,也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会葬。上午9时,在鞭炮和哀乐声中,出殡队伍组成28个队列起行,走在前边的为军乐队、军队和警队,次为l50余校组成的学生队,学生队后面是花圈、遗物、遗像队伍,接着是工界、农界、商界、报界、学界、政界、军界、各团体、外宾、省外各代表组成的队伍,然后是蔡公灵柩及亲友、遗族队伍,最后为二连军队殿后护卫。出殡队伍从藩围出发,经东长街、贡院东街、贡院西街、督军署、小东街、福胜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码头,然后分别从新码头、汽船码头、金家码头、义码头乘船过江。蔡公灵柩由南咸号轮载运,沿江上驶,绕道水陆洲再由小河转下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上岸,谭延闿及各官员、军队,冒雨徒步护灵上山。下午2时,灵柩运抵墓地,由湘督谭延闽主祭,举行了隆重的下葬礼仪。礼毕,在十七声葬炮和哀乐鞭炮声中,蔡锷灵柩徐徐降下墓内,予以安葬。蔡锷是辛亥革命以来国葬第一人,故史称“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3天后的4月15日,蔡锷的亲密战友黄兴亦国葬于岳麓山。曾与宁调元一道创《洞庭波》杂志倡言革命的南社诗人傅熊湘作《送黄兴蔡锷殡归麓山》诗云:

谁与重挥落日戈,江山憔悴泪痕多。

一时龙虎都消歇,凄绝临歧薤露歌。

 

3.陈天华、姚宏业墓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分冢共茔。1906年6月公葬于此,l912年重修。墓地面积66平方米。墓身为花岗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置石砌墓围正中,立汉白玉石碑四通,中间两通分别刻“陈烈士天华之”、“姚烈士宏业之墓”,左右附碑分别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刻”。有拜台、香炉、石凳、栏杆等设施,两旁各立石鼓一对,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早年就读新化求实学堂和长沙岳麓书院,l903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国民教育会,从事反清活动。l904年与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策划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被举为会章起草员,拟定《革命方略》。l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编辑,发表《警世钟》《猛回头》等文,长沙流传甚广。同年l l月在东京参加反对日本《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l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留学生界,唤醒同胞。有《陈天华集》行世。

姚宏业(1881—1906),字剑生,号竞荪,长沙府益阳县人。l904年春入长沙明德学堂师范班,同年7月留学日本弘文学院,不久进入大阪大学。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期,他与同志开设路矿学校,以培养路矿人才。1905年10 月,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被推为干事,因遭官绅阻遏,又因感怀国事,昭示国人,l906年3月投黄浦江而死,年仅25岁。

1906年5月23日,陈、姚灵柩运抵长沙。禹之谟等领导长沙广大爱国学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葬仪式。29日,陈、姚葬礼正式举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万余人送葬队伍,由教职员率领,分两大队从朱张渡、小西门两处过湘江前往岳麓山。学生手执白旗,高唱哀歌,仪式庄严,队伍绵延十余里。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是禹之谟亲自撰写的挽联:

杀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应首湖南,志士竟捐躯,双棺得赎湖南罪;

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满酋入关,乃亡汉族,国民不畏死,一举伸张汉族威。

禹之谟“短衣大冠,负长刀部勒指挥,执绋者约万计,皆步伐无差,观者倾城塞路”,自长沙城中望去,全山为之缟素。

 

4.焦达峰墓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1916年lO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冢及茔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墓呈半圆形,平顶,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刻楷书“陆军上将光复湖南大都督焦公达峰之墓”;左碑刻:“故都督生于清光绪丙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申时,薨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一年,辛亥九月初十日未时,安葬岳麓山主岭上,坐向戌山辰兼辛乙”;右碑刻:“嗣子传统,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五日竖”。墓方立有刘人熙题书“浏水坠泪之碑”一通,两旁刻嵌字联:

达向九霄云路近;

峰连五岳众山低。

外围石柱,左入口石栏刻联:

大翼垂天九万里;

长松拔地五千年。

右人口刻陈去华撰联:

无大牺牲心,何能发难;

有少成败见,岂足论人。

 

原铸有铜像一尊立于墓前,“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11年长沙光复,l0月23日,焦达峰正式就任都督职,同时立宪派以“模仿英国立宪之精神”为名,成立参议院,以谭延为院长。随即又在都督下设军政、民政两部,推谭延为民政部长,黄鸾鸣为军政部长,都督权力大为削弱。10月26日,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谭人凤回到湖南,看到湖南的权力格局极为不满,主张“取消参议院、军政部,另订章程,凡军事、行政、理财、司法悉由都督掌之”。于是,革命党人与立宪派的矛盾表面化起来。10月30日,焦达峰在一部分革命党人的建议和支持下,召集军、政、商、学各界代表在谘议局开会,商议改革政治机构问题。在会上,谭人凤等提出了取消由立宪派把持的参议院与军政部,集权力于都督府,以利军事进行的方案,获得了与会者大多数的通过。谭延闿被逼,当即表示辞去参议院院长诸职。会后,焦达峰等继续以出师援鄂为要务,组织湘军援鄂、援赣,而这时一个以留日士官生为主体的军官集团却在阴谋制造流血事件,焦(达峰)、陈(作新)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10月31日,原五十二标二营管带梅馨等制造了和丰火柴公司纸币挤兑风潮。都督府接到报告,陈作新未加思索,未带一兵一卒,前往调处。刚走至北门铁佛寺,便被梅馨伏兵乱刀砍死。紧接着,梅馨又指挥所部冲进都督府。时焦达峰正与人讨论援鄂事宜,猝不及防,惨遭杀害,年仅24岁。两位刚刚担任湖南军政府第一任正副都督仅10日之久的革命英雄就这样惨死敌手。谭延继任都督,下令厚殓焦、陈遗体,令“公署税关一律下半旗,,以致哀,并拟铸造纪念铜像。焦、陈遇难后,湖南各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大门两侧悬挂着“三湘二杰,十日千秋”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两位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追赠焦达峰为开国陆军上将。同盟会员、宁乡成邦杰《挽焦达峰》联云:

 抱关亭侯扶汉襟期,一鼓定长沙,过古吊桥应有感;

 同岳少保吞胡气概,三字成冤狱,读南京史能无伤。

 

5.陈作新墓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方,1912年葬此。墓坐西向东,占地l45平方米。墓呈半圆形,花岗石作基,三合土盖顶,片石围圈。立石碑三通,高1.9米,主碑刻“赠左将军湘军首义都督陈公作新府君之墓”;左右附碑分别刻“孤子基立”、“民国元年十一月谷旦”。墓前有石几、石凳、香炉,原铸塑铜像一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陈作新(1875—1911),字振民,清长沙府浏阳县人。曾参加过谭嗣同主持的南学会和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l903年入湖南弁目学堂学习,与陈宗海等翻印、散发革命读物,传播革命思想。l905年加入同盟会。不久,他从弁目学堂毕业,先后任新军炮兵营左队排长、四十九标二营前队排长。l909年兼任四十九标随营特别班和测绘班教官。这期间,常常向列兵宣讲《民报》,在新军中秘密散发《猛回头》《黄帝魂》等革命宣传品,辗转介绍列兵中的优秀分子安定超、李金山等数十人加入同盟会,在其周围逐渐团结了一批倾向革命的新军,从而为辛亥长沙起义准备了骨干。1910年,长沙发生“抢米风潮”,陈向管带进言乘机起义,被革职。陈作新离开新军后,寄居李培心堂,以教书作掩护,成立革命团体“积健会”,经常邀约弟兄们到岳麓山白鹤泉一带秘密集会,灌输排满兴汉思想,讨论起义方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焦达峰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有关响应武昌首义事宜,并派人前往浏阳,通知洪江会准备进入省城。l3日.由陈作新出面,召集新军代表安定超等人开会,商议军事行动方案。l4日.又召集包括立宪派在内的各界代表开会,会议决定湖南成立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同盟会战时统筹部,负责领导起义,起义时间l0月20日。后因发生变故,拟延期至23日。在这紧急关头,清朝当局也加强了防备,巡抚余诚格下令将新军调离长沙,并调集巡防营至省城自卫。21日清晨,陈作新得到警报,便与焦达峰决定提前至22日起义。10月22日清晨,长沙新军正式宣布起义,起义军分东、北两路攻城。北路由陈作新、安定超率领四十九标二营前队、右队、左队,会同辎重、工程两营从小吴门进城,占领谘议局。在城下,清军巡防营长官督率士兵闭城相抗,双方发生相持,但在起义军强大的宣传攻势下,陈作新与巡防营管带交涉,打开小吴门,未开一炮即占领谘议局。巡抚余诚格闻之仓皇潜逃,长沙起义顺利成功,长沙城内到处白旗招展。当晚,革命党人与省会各界人士在谘议局举行会议,讨论成立革命政府问题。陈作新提议由焦达峰担任湖南军政府都督,自己出任副都督。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按照陈作新的提议,公推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两人任职后,把主要精力用于组织湘军援鄂和援赣两个方面。几天之内招兵60000余人,编成4镇陆军,首批援鄂军1700多人于10月28日出发,焦达峰、陈作新亲至湘江河岸,欢送将士,誓师出征。就在他们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时,一些不满新政权的旧军官阴谋策动新军发动兵变,于l0月31日蓄意制造和丰火柴公司纸币挤兑风潮,杀害了前来处理事故的陈作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追赠陈作新为上将,并将其遗体归葬于长沙岳麓山,以供后人瞻仰、凭吊。谭人凤挽焦达峰、陈作新联云:

 生为革命,死为革命,旬日感沧桑,古之良史今何在;

 成亦英雄,败亦英雄,垂老嗟麟凤,人皆欲杀我怜才。


1234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3:29 , Processed in 0.0982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