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辛亥革命遗迹的价值、现状及其保护、利用之建议

2020-9-30 20: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6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原载2011年第1期《文史拾遗》湖湘文化研究

长沙辛亥革命遗迹的价值、现状及其保护、利用之建议

陈先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走向共和道路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涌现了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革命领袖黄兴,还有蔡锷、宋教仁、蒋翊武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从长沙走向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在长达十年的辛亥革命运动中,长沙始终是“两湖(湖南、湖北)革命”的中心之一。内地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成立不久,就和在武昌继起的“科学补习所”相约同时发难。嗣后,在创建“同盟会”和“同盟会”组织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中,湖南籍的革命志上曾经在长沙本地和全国各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武昌首义的史册里,也纪录了众多湘籍革命党人的勋绩。武昌首义10天之后,长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响应,解除了武汉战场的后顾之忧,并立即派军援鄂,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因此,在长沙地区,特别是长沙城内遍布着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包括辛亥革命名人故居、辛亥革命活动遗迹遗址、辛亥革命名人墓葬和辛亥革命纪念地。这是辛亥革命志士留给长沙人民、湖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抱负。

一、长沙辛亥革命遗迹、遗址大盘点

()辛亥革命名人故居

1.黄兴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黄兴镇扬圫村凉塘,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原为53间的四合大院,现存土砖青瓦平房12间,悬山式青瓦坡屋顶,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

2.程潜公馆旧址。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白果园21号,两层青砖楼房,石库大门,内房为砖木结构,进门为宽大客厅,二层有走廊和木栏杆,建筑面积32666平方米。

3.焦达峰故居。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南岭村,土木结构,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原有房屋40余间,上下两栋,今大部分房屋坍塌,但槽门屋、大门屋和达峰纪念堂尚存。

4.黄钺故居。宁乡县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宁乡县东湖塘镇燕山村,建于清末,背靠大山,前为田畴,系典型村落民居,呈曲尺形布局,土砖墙,小青瓦坡屋顶。

5.张孝准旧居。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位于岳麓区橘子洲头125号,为曲尺型两层楼房,砖木结构,一、二层均有走廊,二层设有护栏,建筑面积63648平方米。1917

张孝准出任湘岸榷岸局长,抑或为湘岸榷岸局旧址。

6.谭延闿公馆旧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开褔区左局街,公馆主体建筑早毁,今存清代留存的古围墙,长约100米,高3米,下部墙基用长条形花岗石垒砌,上部为“六一尺”青砖灌斗墙,至今保存完整。

7.何南熏公馆遗址。位于开褔区松桂园惜字公庄,原为四合院公馆,建于民国初期,外砌双重石库门,中有庭院。1999年修建展览馆路(今营盘路)时拆除,今存遗址。

8.章士钊故居遗址。位于开褔区山鹰潭浏阳河畔和佳冲,建于清末,为三合院式农家院落,为中一排堂屋和卧室,泥砖青瓦,两厢为土砖茅顶杂屋,中有庭院,屋外筑低矮黄土围墙,绕墙栽满翠竹。旧居早毁,今存遗址。

9.宋教仁居所遗址。位于开褔区戥子桥的陈氏宗祠,由清末方志学家陈运溶所建。1904年春宋教仁由桃源来长沙组织华兴会时寄居于此。祠堂围以封火山墙,牌楼式大门,主体回廊和钟楼用圆形石柱支撑,檐口、墀头、脊饰等颇具湖湘特色。20世纪30年代祠堂开设“至善小学”,50年代后祠堂建筑陆续被拆毁,今存遗址。

10.刘贲予公馆。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吊马庄1号。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岗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木地板,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称形式。

11.杜心武寓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北正街西园北里20(49),公馆式建筑。公馆客厅内悬挂着杜手书的“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十六字条幅,笔力苍劲,自成一格。

12.沈家大屋。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为焦达峰夫人沈菁莪旧居,焦达峰在此从事过反清宣传。整个建筑群由巷道和回廊将20多栋200多间房屋连成一个整体,房屋重叠,巷道回环,庭院相隔。精美的格栅门窗木雕、古老的天井照壁,构成浏阳清代民居浑厚的风格。

() 辛亥革命活动遗迹遗址

1.时务学堂故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开褔区三贵街29号,今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原名誉馆长陈云章公馆。院中立有石碑,上镌梁启超1922年所题“时务学堂故址”墨迹。时务学堂开办于1897年维新运动期间,校舍原为清乾嘉间大臣刘权之宅第。时务学堂校长熊希龄,学生蔡锷、范源濓、曹典球等后来都成为辛亥革命著名人物。

2.华兴会成立会遗址。位于开福区西园,原为明德学堂董事龙璋西园住宅(即经正学堂校址)1904225日,华兴会在此召开成立大会,有30余人参加,黄兴被推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成立会旧址1986年被湖南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征用。今存遗址。

3.明德学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福区泰安里,今存乐诚堂等老校舍。胡元倓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并制定“坚苦真诚”之校训。初期,黄兴、张继、陈天华、周震鳞等辛亥革命人物执教于该校,并从事革命活动。

4.圣公会教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福区北正街(今黄兴北路),为全花岗岩哥特式建筑,今存黄兴题词石刻。1902年设于坡子街,次年迁吉祥巷。1905年再建于北正街。1904年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躲避于圣公会教堂,圣公会牧师黄吉亭掩护其出逃。

5.浏阳大圣庙戏台。位于浏阳文家市,系1906年12月同盟会策动萍、浏、醴起义的遗址。12月7日,龚春台率义军主力攻占文家市,经枣潭、荆坪,到达大圣庙,即在大圣庙戏台祭旗誓师,顺利进据南市街。

6.马福益、刘道一就义处。位于浏阳门外识字岭,为清至民国刑场所在地,1905年、1906年马福益、刘道一分别被清政府斩杀于此。今存遗址,亦为杨开慧烈士就义处,建有纪念杨开慧烈士的小型街边公园。07.天心阁。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古城东南角城墙之上,三层飞檐式阁楼,始建于明代,1984年重建。1905年革命党人陈家鼎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禹之谟任会长,机关办事处即设在天心阁三楼。191132日广州起义前夕,省会新军领导人刘文锦召集同志56人在阁上开会,图谋策应。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陈作新密约新军同志在天心阁中策划响应。

8.贾太傅祠。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平街太傅里,原为贾谊故宅,历代屡毁屡建, 到清代形成大型古典园林。清末贾太傅祠成为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的重要活动地点。焦达峰创办的体育会、体育学堂设在贾太傅祠内,名为培养体育人才,实为培训起义骨干。1911年10月18日焦达峰在祠内召集会议,决定起义。22日,起义一举成功。立宪派的湘路协赞会也位于此。

9.共进会旧址。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太平街马家巷17号,系清末旅社同福公栈旧址,民国时期重修,为典型的“口”字形四合院,二层楼纯木结构。1909年8月湖南革命党人领袖焦达峰从汉口回到长沙,在太平街马家巷同福公栈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焦达峰召集同志多次在这楼里秘密集会,策划反清革命。

10.四正社旧址。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太平街孚嘉巷42号,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公馆建筑,原建筑建于清末,1938年“文夕”大火中损毁,1946年在旧址上重建,入住客人多为湘乡行商。1911年7月焦达峰与焦达人、彭友胜等在这里设立“四正社”,作为洪江会的领导核心。10月22日长沙起义人员中很大部分是各县开到长沙的四正社社员。

11.协操坪旧址。位于体育馆路,今为人民体育场。协操坪原为清末新军二十五混成协四十九标、五十标驻地操坪。新军后成为辛亥长沙起义之主力。为方便驻防和操练的需要,在操坪西侧城墙上新开一门,取“整军经武”之义,命名为“经武门”。

12.兴汉门遗址。原名新开门,为古长沙城北二门之一,位于今蔡锷北路与湘春路交汇的地段。1911年10月22日,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辛亥起义,从湘春门入城,赴新开门夺取军备局和谘议局,一举成功,遂将新开门改名为兴汉门。遗址今建为共和广场。

13.炮队坪遗址。位于小吴门外清水塘路炮队坪后街,原为新军四十九标炮队驻地。1911年10月22日,新军四十九标的一部及炮队由小吴门攻进城,直捣廵抚衙门,清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在战斗中被炮队李金山擒获,押至小吴门斩首示众。遗址今建有炮队标志。

14.湖南巡抚衙门(都督府)故址。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又一村今青少年宫,今存双清亭、丰乐亭、登湘亭3座古亭。辛亥义军夺取巡抚衙门后,插起汉字旗,在此建立省都督府,焦达峰、陈作新分别任正副都督。10天后,焦达峰、陈作新在兵变中被害,谭延闿继任都督,继续派兵支援湖北的反清斗争。

15.谘议局大楼旧址。开褔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民主东街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具有浓郁的西方建筑风格。1908年12月,在此设立湖南谘议局筹办处,谭延闿为会办,次年10月省谘议局第一届会议在长沙县学宫明伦堂开幕。明伦堂遂改为省谘议局。民国初年谘议局旧址改建为湖南省议会大楼。

(三)辛亥革命名人墓葬

1.黄兴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1917年4月15日黄兴国葬于此。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气势雄伟,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

2.蔡锷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山上,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墓冢、墓碑及整个墓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宽阔的平台基座建圆形尖顶墓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墓塔四周环以栏杆, 24块护栏石板分别刻有各省省长、督军所献挽词。

3.禹之谟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1912年10月自湘乡迁葬于此。茔地面积30平方米,松竹环绕,幽静肃穆。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冢石制,长方形,平顶,呈三级台阶状。立汉白玉碑三通,左右附碑分别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志、颜昌尧所撰,朱贤吾所书墓志铭。

4.刘道一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青枫峡上,1912年3月归葬于此,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茔地面积110平方米,茔地及坟冢皆以花岗石铺砌。墓石石制,高0.5米,立碑三通,主碑高1.9米,上刻谭延闿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左右附碑刻道一胞兄揆一所撰碑记。墓前碑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挽诗。

5.陈天华、姚宏业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分冢共茔。1906年6月公葬于此,1912年重修。墓地面积66平方米。墓身为花岗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置石砌墓围正中,立汉白玉石碑四通,四周环以花岗岩石围。墓地有登山石径导入。

6.蒋翊武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自桂林迁葬于此。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建方形顶碑塔,高4.15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墓下方建单檐、攒尖顶六方亭一座,名“蒋公亭”,即今日所称“半山亭”。

7.焦达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1916年10月重新安葬于此。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墓冢及茔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墓呈半圆形,平顶,立汉白玉碑三通。墓上方立有刘人熙题书“浏水坠泪之碑”一通,两旁刻嵌字联:达向九霄云路近;峰连五岳众山低。

8.陈作新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方, 1912年葬此。占地145平方米。墓呈半圆形,花岗石作基,三合土盖顶,片石围圈。立石碑三通,高1.9米,墓前原铸塑铜像一尊,“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9.覃振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青枫峡上方,1947年初夏自上海归葬于此。墓冢呈半圆形,以片石砌成,墓后正中竖花岗石墓碑。遵其遗愿,墓碑上仅刻楷书“覃公理鸣之墓”几字,未署任何官衔,表示他生前对官场的不满。

10.林修梅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知新村后山坡上,1928年11月自广州迁葬于此。墓呈半圆形,高0.9米,占地266平方米。茔地片石铺砌,坟冢花岗石盖顶。立碑三通,附碑左刻“奉令国葬”。原有墓庐及拜台等设施,今不存。

11.胡元倓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禹王碑下方,胡元倓1940年病逝于重庆,1948年8月16日归葬长沙岳麓山。墓冢由花岗石砌成,呈长方形,双层,冢顶部为对称斜坡形,立石碑三通,墓地周砌石围。

12.刘昆涛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1920年10月17日自醴陵迁葬于此。墓地占地3000平方米,有三级平台。墓置上层平台正中央,圆冢,碑塔形,方柱锥尖顶,通高6.8米。片石砌筑墓围,中嵌汉白玉碑五通,主碑刻“护法元勋”四大学。

13.杨卓林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五轮塔右下侧,茔地约10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正方形,大小两层相叠,呈阶梯状。墓碑置于墓冢顶端,呈下大上小的四方塔形,别具一格。墓围为圆墩形。整个墓茔小巧玲珑,与高大雄伟的五轮塔相映成趣。

14.阎松年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五轮塔左下侧,形制、大小与五轮塔右下侧的杨卓林墓完全相同,两墓呈对称状,分布在五轮塔下的两端。

15.谭馥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黄兴墓小月亮坪下,占地约80平方米,前有花岗条石铺砌的墓坪。圆顶形墓冢由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亦由花岗石构建。墓围正中嵌下方上圆的墓碑三通。墓西侧竖有“谭烈士馥纪念碑”。

16.彭遂良、彭昭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禹之谟墓左侧,茔地面积约30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墓冢由花岗石腰椎形墓围围砌,墓围正后方嵌汉白玉石碑三通,中为墓碑,左右刻有新化苏鹏撰墓志铭。

17.童健吾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爱晚亭后山,1913年葬,占地约30平方米,土培半圆形墓冢,以长条形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墓围正后方嵌碑三通,墓前石栏两侧用大石块砌成八字形墓道,造型粗犷,充满悲壮之感。

18.李仲麟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下穿石坡附近,1928年5月国葬于此。墓呈半圆形,茔地及坟堆均以花岗石围栏和铺砌。立碑三通,左右附碑刊碑记及立碑铭文,石栏板上刻“浩气长存”。墓后有石砌二层小坊,中嵌程潜撰写的“追赠陆军中将李公仲麟墓志铭”石碑一方。碑文多数字迹不存。墓前方立一对华表石柱,上刻对联。

19.易本羲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云麓宫左侧陈作新墓附近,占地约40平方米。墓系花岗石构造,半圆形墓冢,腰椎形花岗石砌墓围。墓围正中嵌石碑三通,左刻“中华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原有石额,谭延闿题“就义成仁”四字。

20.余昭常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爱晚亭上方、麓山寺之北,占地约40平方米,半圆形墓冢由三合土堆砌。前有长条形石围栏,左右石墩顶端为莲花宝座造型雕塑,墓后石碑为1985年重立。

21. 黎尚雯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赫石坡景区,葬于1918年,占地约30平方米,土培墓冢,墓围由不规则花岗石垒砌。墓冢前立有大型石栏。墓围正中立碑三通,花岗石质,主碑高约1.3米。

22.杜心武墓。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凤凰山景区,系与其夫人的合葬墓,占地约40平方米,墓冢造型简约朴素。墓围、拜台均用矮石砌成,惟有墓碑较为显目。墓前左右两侧立青石碑两通,一镌刻杜心武生平,一镌刻“自然门武术”源流及弟子名录。

23.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公园管理处后方山坡上。1912年修建,现残存22冢,并列三排安葬。每冢前均立有花岗石墓碑,刊墓主人姓名、祖籍或公葬年月等铭文。旁立一较大型墓碑,刻“汉阳阵亡将士公墓”碑文,上款刊“中华民国元年公葬”,下款刊“三十三年仲夏重修”。

24.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五轮塔东向坡下。为辛亥(1911年)援鄂战争和民国五年(1916年)护国战争两个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集中处。民国初始建,1943年重修。墓呈长方形,有石栏围护。今残存16冢,分两排并列安葬,墓前立石碑。

25.余肇康墓。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系与夫人左氏合葬墓,建于l930年,占地面积90平方米,分别由墓冢、墓围、墓碑、墓栏、前坪、香炉、拜台、望柱等组成。其中,墓冢、墓围、墓栏等主体部分为钢混结构,所用水泥系从德国进口的水泥。

26.黄钺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东湖塘镇燕山村,占地约100平方米,圆顶形墓冢为三合土所筑,不规则的花岗石砌成腰椎形墓围,墓围中正嵌汉白玉墓碑,以石框围护,碑顶立飞鹰造型石雕。墓前有条石形墓栏,墓栏两侧石墩上端有莲花造型雕塑。

27.何南熏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乡县沙田乡杓子冲,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墓冢平顶,墓前有石阶五级,拜台一方,墓后立汉白玉石碑,碑上方另有石横匾,上刻孙文亲题“为国捐躯”四大字和直书“南熏司令千古”六小字。墓碑上方及两侧石壁上有十多幅浮雕。墓两旁各立石人2尊、石马l尊、石狮l尊。

28.刘人熙墓。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枨冲镇嘉园村,占地约100平方米,墓壁上嵌“中国黑”墓碑三通。墓前有造型简约的护栏,墓冢为圆顶形,均为石砌。刘墓最有特色的是墓前的大型石象龟,龟头仰望长天,造型十分生动传神。

29.葛谦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景区,近年平毁为菜地,2010年在原墓附近泥土中发现其花岗石墓碑。

30.陈炳焕墓。位于望城区桥驿镇,墓体损毁,尚留遗迹和墓碑。

(四)辛亥革命纪念地

1.辛亥烈士祠遗址。位于湘春路开福区少年宫(原湘春路小学)内。最初系关帝庙改建。1913年在日本铸造了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烈士铜像运回长沙后,置烈士祠供人瞻仰。抗日战争胜利后,烈士祠改办崇烈小学,1952年市教育局接办该小学,改名湘春路小学。烈士祠及铜像毁于 “文革”时期。今存石麒麟一对,为清关帝庙遗物。

2.秋烈士祠遗址。位于黄泥街双鸿里。秋瑾1890年曾随父来湖南。1907年因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案件牵连被捕。时前湘军将领陈湜之子陈国栋系浙江候补道,力促浙江巡抚处斩秋瑾。 辛亥革命后,湖南同盟会将陈湜在长沙的宅第陈家花园改为秋烈士祠。1938年毁于 “文夕”大火。今存遗址。

3.中山纪念堂遗址。位于教育街省农业厅大院(原教育会坪)内,1927年为纪念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建,1930年重修。建筑面积2434平方米。大堂前方为仿罗奥尼克式的花岗石柱廊,门窗套均是花岗石精雕细刻而成,是湖南建筑中花岗石文化的一件精品。1995年拆建为宿舍。今存遗址。

4.中山亭钟楼。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路与黄兴路十字路口街心,建于1930年 7月。钟楼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附楼北向三层,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命名为中山亭。1932年市立民众教育馆设于附楼,辟有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今为长沙辛亥革命图片陈列馆。

5.中山纪念林。岳麓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岳麓山穿石坡上方,1930年为纪念孙中山,在此处植大片油茶林,至今葱浓。树林上方建六角单檐亭,方石柱支撑。亭下立“中山纪念林碑”,上刻《总理遗训》:“有了森林,天气中的雨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减少;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免去全国的水祸。”

6.中山路。东起小吴门,西达福星门河岸,全长1470米,1929年开工,历时一年竣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为中山路。是长沙最早的东西干道和第一条柏油马路。沿路历史遗迹甚多,如时务学堂和《湘报》社旧址、清巡抚署和民国都督府旧址、清贡院和船山学社旧址等。

7.黄兴路。老黄兴路从南门口至中山路中山亭钟楼。从南正街至八角亭一段于1932年动工,次年竣工,始称为南正路,后因纪念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而命名为黄兴路。1948年程潜主湘,又将黄兴路向北延建至先锋厅,与中山路相通。今黄兴南路路口建有黄兴铜像。

8.蔡锷路。老蔡锷路北起兴汉门,南至柑子园口。1933年始建大马路,初名东长路,1939年更名为伯陵(当时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字)路,1943年因纪念讨袁护国名将蔡锷而定名为蔡锷路。今兴汉门建为共和广场,广场内塑有蔡锷铜像。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7-27 11:12 , Processed in 0.0936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