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楚汉名城——长沙

2020-9-30 17: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楚汉名城——长沙
陈先枢

天赋胜概  交通要冲
长沙,湖南的省会,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周代按星宿分野,“长沙星”所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故长沙又称“星沙”。一说长沙之名源于远古此地的地形地貌,即狭长的河谷沙滩。
长沙地处湘中丘陵与湘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倚罗霄,西接武陵,南依衡山,北瞰洞庭,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长沙城以岳麓山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冈峦交替,一江两岸,山、水、洲、城浑然一体,生态环境堪称一流。城内太平街、潮宗街等街区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持着清末民初的古朴风貌。
湘江流经长沙全境74公里,西接靳江、沩水,东纳浏阳河、捞刀河等大小支流,经十五洲,淌十三滩,烟水云天,千帆竞发。春夏之时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夏末秋初常见西水倒灌,水碧如镜。两岸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今长沙城湘江两岸数十公里长堤已建成融防洪、绿化、休闲、娱乐、观景、旅游于一体的湘江风光带。绿化带中建有各式园林小品、雕塑和游乐设施,各段风格不同,或古典,或现代,或婉约,或豪放,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犄角之势,而湘江正好环绕三市而过,形成独具魅力的“金腰带”,今建“湘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中国最长的沿江生态经济带。
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港澳的跳板,东部联接西部的桥梁,在全国东靠西移、南北对流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长沙交通发达,京珠、长益、长浏等高速公路和107、319等国道在境内相联;铁路四通八达,武广高铁 、沪昆高铁 、京广、浙赣、湘黔、石长等线在长沙相汇;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开通百多条航线;水路从霞凝港北岀洞庭,通江达海。

湖湘首邑  楚汉名城
长沙城约建于公元前800年,自古以来就是湖湘首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地下文物瑰宝更是层出不穷。中国最大的古乐器商代大铜铙,最早的古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最早的毛笔和第一把钢剑都出土在长沙。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西汉女尸,以及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举世瞩目,令世人惊叹。还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湘绣、浏阳花炮、菊花石雕、湘剧、长沙弹词、火宫殿火神庙会等民间艺术,享誉海内外。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是楚南军事重镇,秦代始立长沙郡,汉初长沙国建都长沙,名临湘,长沙王吴芮筑城已初具规模,素有楚汉名城之誉。长沙楚汉时曾是屈原、贾谊流寓之地,今存屈子祠、贾谊故宅等遗迹。东汉至三国长沙为长沙郡之郡治,两晋南朝时长沙为湘州之州治,隋唐时长沙为潭州之州治。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长沙时,曾留下“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的诗句。五代时期马殷以长沙为都城建立楚国,致力发展经济,茶叶贸易曾独覇中原和西北。马殷、马希范父子创建的开福寺和会春园,遗迹犹存,今已成为旅游胜地。

惟楚有材  於斯为盛
到宋真宗成平三年(公元1000年),长沙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城市,诗人张祁有诗云“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元丰九域志》曾列举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处,其中便有长沙。宋代长沙是潭州的治所,故长沙又有潭州的别称。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潭州商税达9.2万贯,仅次于杭州、开 封 、楚州,在全国居第4位。宋代长沙也是一座文化之都。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建立最早的一座。门联“惟楚有材,於斯为盛”晓喻古今。岳麓书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之一。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赫曦台、二门、讲堂、御书楼,两侧分列教学斋房和祭祀祠堂,左为文庙,右为花圃园池。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造型优雅。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这里讲学,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传习理学的教育活动同经邦济世、解危救难的强烈经世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对为学“不充实用的腐儒”学风,而主张“通晓时务物理”、“留心经济之学”。
元代长沙是天临路的治所。明代长沙是管辖12县州的长沙府的府治。元明时期,长沙更趋繁盛。《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元代沿长江的新兴商业大城市中就有潭州。“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也是从这时流传开的。长沙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更为突出。元明两代,长沙造就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欧阳玄、冯子振、李东阳、周圣楷、陶汝鼐等。
清代以后,长沙名人之多,对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成为长沙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康熙三年(1664年),两湖分藩,长沙即成为湖南省的省治。雍正元年(1723年),两湖分闱,长沙单独设立贡院,从此,大批湖湘学子云集长沙。湖南近代几个人才群体,先后有贺长龄、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唐才常、沈荩、陈天华、黄兴等都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或城南书院。他们在政治上力倡  “师夷长技以制夷”,使湖湘学风为之一变,新风骤起。
自湘军崛起以后,长沙在历次政治风云中都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戊戌维新期间,长沙是全国唯一忠实推行新政的省会城市,变法失败,谭嗣同成为为探求中华富强之路而最早献出生命的改革先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长沙率先响应,黄兴成为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领袖。五四运动前后的长沙,曾是毛泽东、蔡和 森 、何叔衡、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大革命时期,长沙是轰轰烈烈的两湖大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攻长沙不下,使长沙更具英雄气概。

天心古阁  橘子洲头
天心阁为全国十大名楼之一,坐落在长沙老城东南角上的古城墙上,是古城长沙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年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也兴建于此时,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昔日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道出了天心阁的气势与情怀。旧说此处地脉隆起,有文运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阁也曾名文昌阁。辛亥革命以后,长沙修筑环城马路,拆除旧城墙,仅留下天心阁一段,作为历史的见证。旧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天心阁向西正对岳麓山禹王峰,湘江东西这两个致高点之间,形成一条通透的视觉走廊。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湘江河畔的杜甫江阁等名胜古迹都在这条视觉走廊上。
橘子洲横卧在这条视觉走廊正中。洲因湘江水堆积泥沙而起,形成长岛,四面环水,形如长带,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50—200米。橘子洲自古风景如画,西晋时因洲上盛产美橘,即有了橘洲之称。唐宋时已成著名风景胜地,杜甫、张九龄、宋之问、齐己、戴复古等著名诗人都有诗吟咏。北宋大词人秦少游客死广西籐州,其子秦湛扶其灵榇藁葬于长沙橘子洲,故黄庭坚《和秦少游梅花诗》中有“长眠橘洲风雨寒,今日梅开向谁好”之句。
橘子洲又留下了青年毛泽东的足迹。1914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在此期间,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提倡充满朝气、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认为只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担当起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重任。毛泽东经常邀集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进步青年到橘子洲游泳,有时还露宿沙滩,在当空皓月下,畅谈人生,纵论国事,抒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豪情壮志。1925年,毛泽东回到长沙,重游橘子洲,追怀往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气势豪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面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美景,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情怀。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11:42 , Processed in 0.4375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