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漫话“长沙水”

2020-9-30 16: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布局受风水思想影响非常之深,讲究藏风得水,依山者居多,也必须傍水,以赖生存,以通舟楫。城市选址,水比山显得更为重要。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水,城市的历史文化更与水息息相关。

唐大历间诗人张谓出任潭州(今长沙)刺史时,写过一篇《长沙土风碑铭》,他在文中用“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八字概括长沙的地理特质。古城长沙,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河流纵横,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滔滔南来、汩汩北去的湘江,流经长沙市境25公里,从湘阴县注入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清澈见底、迂回曲折的浏阳河,弯过九道湾,从长沙市内注入湘江。还有发源于浏阳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的靳江、沩江等大小支流,因受长浏盆地地形的控制,成树枝状辐聚,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附近与湘江汇合,形成河网密布、湖泊珠连的水乡美景,为长沙这片古老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长沙基本处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地,市区则完全处于湘江和浏阳河交汇的河谷台地上。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风化和冲洗,在狭长湘江河谷地带形成大片沙滩、沙洲,形成南朝庾仲雍《湘中记》所云“白沙如霜雪,赤岸如朝霞”的绝妙景观。“长长的沙滩和沙洲”,这就是“长沙”之名最初的含义。

长沙地下水系也十分发达。长沙旧志称地下水为“穿水”、“漏水”。明崇祯《长沙府志》明确指出了穿水和漏水的具体位置和流向:“穿水伏流曰穿,一东流莲花桥,一西流大西门,右一西流草场门;漏水,平地涌泉曰漏,一流水桥下出,一潮宗门出,一通货门下侧出。” 长沙的地下水大多从以白沙和石砾构成的含水层中滤出,清澈晶亮,绝无杂质,故称之为“沙水”。位于长沙天心阁下的名井“白沙井”由此而得名。毛泽东诗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乃指白沙井水。白沙井水“润物细无声”,从不干涸,即舀即满,又从不溢出,与喷涌而出的济南趵突泉相比,更具水的亲和性。据记载,1949年长沙城内共有水井3446口,平均每条街巷有两口。长沙有许多以井为名的街道,如桂花井、桃花井、泉嘶井等,见证着这些古井的历史。目前长沙尚存古井百余口,约30口仍在使用。

古代长沙堪称一座水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长沙府志》所载长沙府疆域图上绘有大片水域,几乎占了长沙城的三分之一。南有老龙潭、南湖,北有碧浪湖,东有东池。而且这些湖泊多与湘江相通,形成许多避风的良港。城墙内街道之间也是河渠纵横。河渠均与护城河相连,南北两向的护城河又从东至西注入湘江。清同治《长沙县志·水利卷》称:“城内落篷桥,言至此可望归帆也。”落篷桥距湘江东岸还有数百米,可见那时长沙城水系四通八达。因而长沙城内以桥名为街名的街道特别多,如顺星桥、西湖桥、培元桥、登瀛桥、广济桥、戥子桥等等。可惜这些桥都不存在了,只留下这些街名,让人回味长沙水城的景致。

旧时长沙湖泊池塘星罗棋布,也可从今天所存的街名得到印证。这些湖塘,有的以自然特征、方位或形状而命名,如望月湖、仰天湖、东塘、砂子塘、天鹅塘、扫把塘、三角塘等;有的以塘主的姓氏而名,如侯家塘、左家塘、晏家塘等。年家湖、韩家湖则雅化成了年嘉湖、咸嘉湖。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湖塘都大多被填平,盖起了房屋,如今只剩下这些地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长沙火车站之东尚存大片辟为“湘湖渔场”的水域,随着“以地生财”热的升温,短短几年“湘湖渔场”就变成了“湘湖大市场”。最近,房地产开发商们又打起了城市所剩不多水面的主意,据《潇湘晨报》披露,烈士公园后的跃进湖,成车成车的建筑垃圾正向湖心推进;连维系着雨花区市郊农业生态的红星水库也正在一片一片地被蚕食。据长沙市湿地资源普查项目评审会透露,2007年底全市湿地面积尚有38226.8公顷,共8593处,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3%2007年长沙市五区湿地比1998年减少522公顷。近年长沙城市气温不断升高,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与城市水面不断缩小不无关系。近年长沙城气温不断升高,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与城市水面不断缩小不无关系。

水孕育着城市的生命,酝酿着城市的历史。城市水域也属于湿地范畴,它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生态功能。水是人的生命,也是城市的生命。江湖泉井作为在城市中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自然空间,既是城市的自然遗产,也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在城市与水分离的现象日趋加剧之时,人们期望能够产生一个人与水共生共存的局面,出现知水、亲水、敬水、爱水的良好倾向。长沙湘江风光带、白沙古井公园、月湖公园的建设已开了一个好头,相信未来城市之水域将成为融游憩、休闲与社会经济发展于一体的都市建设核心。再不要干那种“三推一平”(推掉山头、推掉古迹、推掉树木、填平水塘和水井)的蠢事了,这样,长沙这座“山水洲城”才会名副其实。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本文系2007年旧作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15:12 , Processed in 3.5291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