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一编 洞庭天下水

2017-4-21 16: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56| 评论: 0|原作者: 孙文辉

第一编  洞庭天下水

 

公元1964年10月,我以城市知识青年的身份下放到了洞庭湖畔。

那真是一个“棒打野鸭瓢舀鱼”的年代:下田劳动,一不小心,牛脚眼里就踩到一条半斤重的鲫鱼。

湖区人捕鱼捉鳖的技术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支飞叉掷出,一条财鱼必然命中;一线渔钩甩去,一只脚鱼肯定拖回来。还有那站在小船头、一支竹篙握在手中的渔夫,当看到湖中浅滩冒出一团浑浊之水,小船即如离弦之箭奔向目标;当离目标不远之时,渔夫迅速放下竹篙,拿起身旁的麻罩,罩住那浑浊之处。此时,小船刹那间钉住在湖面,渔夫脚定在船头,手按在罩上,人与水面平行,——就在那定格的一刻,我真想有一架照相机,将那扣人心弦的一幕留住。但那个时候我们都很穷,没有那个玩意!

洞庭湖是我长大成人的地方。

我曾肩扛鸭棚,在湖洲上牧鸭;也曾手握草刀,在草山中刹草;曾背着木犁,在齐胯深的湖田里当牛作马;也曾坐着小汽船,在广阔的湖面上纵情高歌,——那时,我参加了一支公社的文艺宣传队,巡回在湖区防治血吸虫病的灭螺工地上,为乡亲们演出!

那浩淼壮阔的洞庭湖啊,是我事业人生起步的地方,也是湖南文明发祥的地方!

公元4世纪之前,这里并不是烟波浩渺。

清人陶澍、万年淳修纂的《洞庭湖志》写道:

 

洞庭,海内巨浸也。昔黄帝张乐于此,本以山得名。《山海经》:“洞庭之山,在九江之间。”所谓九江,辰、沅、渐[1]、潕、酉、澧、资、湘也。九水之中,五入于沅,与澧、资、湘潴而为四,同注洞庭以会江,若五口然。故《战国策》又谓之“洞庭五渚”也。[2]

 

洞庭湖区是在约1.4亿年前的燕山运动中形成的。在亿万年剧烈的造山运动中,大地终于在此时、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编织成了一个撮箕,箕口是大地的凹陷处——湘北平原。若干年后,千流万溪汇集成湘、资、沅、澧四水从崇山峻岭中流出,在平原上形成了一派河网切割的水乡景观。

也许,最早的湖南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平原之上。

四水与长江“五潴”会合,终于积水成湖,形成洞庭湖。洞庭湖,以湖心的洞庭山——即今日之君山——而得名。全新世纪初(距今10000~11000年前)至西晋(266~316)前期,洞庭湖在今东洞庭湖君山一带,面积约260平方公里。公元4世纪中叶,因为以江陵为起点的三角洲的形成和扩展,荆江江陵河道北岸金堤的修筑,荆江之水南流大增,洞庭湖随之逐渐扩大,唐宋时期“周极八百里”,至清道光年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洞庭湖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浩淼的洞庭湖水也许收藏了湖南人最为原始的历史真相!

然而,洞庭湖的周岸,还是透露出了一些久远的信息:沅江赤山、澧县鸡公垱、澧县乌鸦山遗址出土的砾石石器文化遗存,将湖南人的历史,追溯到大约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更热闹的景象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澧阳平原!

澧阳平原位于湖南西北部,洞庭湖之滨,属于常德市澧县。澧县现有人口88万,2075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文物大县。至今为止,全县共发现有文物点500多处。除了距今2-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40处外,距今7500-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25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近200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20多处,古墓群42处3000多座;这其中又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城头山、彭头山、八十垱、鸡叫城、鸡公垱、丁家岗、十里岗、三元宫、孙家岗等遗址10处,瓦寺塔、澧州文庙、澧州古城墙等3处古建筑。澧县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居全省县级前列。

2005年4月,我踏访了处在这一片土地上、被称为“华夏第一古城址”的城头山。

在广袤而又难以设防的澧阳平原,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建造了那么一座能够安居乐业的城堡,湖南城镇的历史就从这里开始书写;先人们曾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一片距今6500年的原始水稻田,从此,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就在这里奠基;先人们在这里创建了原始的大型陶器作坊,这就是湖南人最早的古代工业基地;在这里,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祭祀现场,甚至,还有一位威猛的男人,用他万古不朽的遗骸,仍然守护着这一块神圣的土地……

这是远古时代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物质遗存,我想,支撑着这些物质遗存的必定是那些非物质的文化:在这些古老的田地里,他们是怎样地种植水稻呢?是撒播?还是栽插?城的中心区域居然有8个陶窑,他们制作的陶具除了自己使用,那些大量的多余的制品是不是拿去进行了交易呢?城头山人把自己的祭坛同样建筑在城区的东方,他们对太阳的祭拜仪式与后人又有怎样的差别?甚至,这座城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建造的?建造它又有怎样的规划和技术?甚至,这里的居民,是怎样欢庆新生命的诞生?是怎样哀悼亲人的去世?他们唱不唱歌?跳不跳舞?对孩子又是怎样去讲述过去的故事……

这一切,似乎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然而,一个6000年前的傩面,打破了这种沉寂。它,开始告诉我们一些远古的故事。



[1]一名澹水。出汉寿县西杨山,南入沅水。

[2]陶澍、万年淳修纂《洞庭湖志》P57 岳麓书社2003年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蛮野寻根”,《蛮野寻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流》孙文辉/著,岳麓书社2015年3月出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7-27 08:43 , Processed in 0.7939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