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旧城风貌之记忆中的开福区老街

2016-12-24 10: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4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开福区地处长沙北部,东与长沙县、芙蓉区相接,南与天心区、芙蓉区为邻,西与岳麓区隔江相望,北与望城区交壤。明清时期的长沙古城,南北狭长,其大部分区域为今开福区与天心区的城区部分。在开福区成立以前,为长沙市北区,1933年长沙设市以后,称第三区、城北镇、城北区等,而在清代则隶属于长沙县。


1、北正街南段


2、营盘街


3、营盘街口


4、三公里


5、惜字公庄


6、松桂园


7、老建湘路


8、四方坪老街


9、西长街


10、落篷桥


11、吉褔街


12、褔庆街


13、郭家巷


14、草墙湾


15、雷家园


16、藩城堤


17、堤下街


18、明月池


19、小喻家巷


20、石栏杆巷


21、濓溪里


22、谭家里


23、盐道坪


24、燎原巷


25、马王塘


26、晴佳巷


27、二马路


28、外湘春街


29、北正街北段


30、头卡子


31、紫东园


32、群力里


33、黄兴北路老照片


34、大王家巷


35、油铺街


36、百善台


37、毛家桥


38、草药铺巷


39、成功街


40、通泰街


41、菜场坪

 

这里所展示的照片,就是晚清至上世纪末的一百年中,开福区在古城内外已消失的大街小巷。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兴建的营盘路,西起湘江大道,东至烈士公园南大门,中与黄兴路、蔡锷路相交,宽阔气派,是长沙市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通道。然而这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却取上了一个赋有历史底蕴的名称——营盘路。其来由与原貌,他曾拥有过的历史与辉煌,也或多或少地保存在这些照片的记忆之中。原来,营盘路即是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营盘街的基础上,加以拓宽并向东、西方向延长而筑成的。营盘街,传说原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飞虎军的营地。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王先谦、王闿运也曾居住此街,而王闿运的住所又称湘绮楼。这几幅照片,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营盘街和与之相连的几处街巷,在拆迁前的容貌。街东头与蔡锷路的相交口,也留下了一张照片,其街头还悬着“营盘街文明小区”的牌匾。从这牌匾下走进去,则有另一照片,映现了街内的情景。再从这街口穿过蔡锷路,经过三公里、市立一医院,即到惜字公庄、松桂园、老建湘路。从三公里的俯瞰照中,可见这一片均为居住区域,旧时的公馆和平民小屋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宿舍楼房和谐相处,显得颇是平静。这些照片,虽摄于八十年代,但图照所示街景及各类建筑,均为清末与民国时期的风貌,亦可宝贵。


2013年,一项规模甚大的工程——黄兴北路拓宽延伸工程,正在开福区境内全力推进,从营盘路中段向北,沿北正街、外湘春街、二马路,直到开福寺路的数千米内,一片片老城区在推土机的轰隆声中夷为平地,一条条老街古巷已经或即将消失。这一批照片真实地留下了这一条条老街古巷的容貌,他们既是往昔街巷风情的记忆,也是未来黄兴北路宽广华丽的历史性纪念。依着自南而北的顺序,将之编组起来,则为北正街南段、头卡子、北正街北段、紫东园、群力里、外湘春街、晴佳巷、二马路。从照片来看,其街面狭窄,两侧建筑多为低矮平房,然而在旧时却是长沙古城出入北城的一条必经之道,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正街是一条商业繁荣的街道,沿街店铺鳞次栉比,百货、南货、饮食、蔬菜、酱食、日杂、修理各类商店齐备,各种商品与商业服务应有尽有。其历史文化涵量亦甚丰富,街道两侧分布有著名的百年名校周南中学、国民党抗战将领李觉公馆、著名实业家刘廷芳公馆、基督教永恒堂、道教东岳宫等。北正街北段的小巷紫东园,曾经是黄兴居住的地方。1903—1904年,留日归国的黄兴在刚开办的明德学堂任教,并借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为了筹措革命经费,他毁家纾难,将老家的田地房产出卖,而迁居至此。群力里,原称左文襄祠,清政府为祭祀左宗棠而为之建立的祠堂。祠堂规模甚大,门楼宏伟,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后有花园。清末民初,这里还是省城名公巨卿相会雅集之处。百年名校明德学堂开办之初,也就是租赁这里的房屋。1897年,梁启超辞去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等在此为之送行。这一富丽堂皇的清代建筑群,可惜被毁于1938年的长沙大火,至今仅保存了一道围墙和一座假石山。外湘春街原是长沙湘春门外的一条长街,晴佳巷则是街西的一条小巷,前临便河,景色宜人,民国时期创办的大麓中学也在这里。二马路修筑于民国时期,以北大马路即今湘雅路修筑在前,而称之为北二马路。黄兴北路延展工程相继拆掉或部分拆掉的老街还有成功街、菜场坪、大王家巷、油铺街、百善台、毛家桥、草药铺巷等。


这一组照片,为通泰街办事处所管辖的几条街巷,在清代,处于通泰门、潮宗门内附近。由于这一带在城墙之下,地势低洼,易遭水淹,故多为普通人家居住,房屋建筑也极为平常,称为棚户区。福庆街为南北向街道,南接中山路,北通潮宗街,郭家巷则为其附巷。草墙湾,在潮宗街以北,马王塘、雷家园都是其附近的小巷。这些小街小巷,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名人公馆,都是一些砖木结构的低矮平房,但也显得古朴自然,街面清洁,环境清雅。本世纪初以来,开福区进行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草墙湾、福庆街以西已经成为“万达广场”的一部分。燎原巷原为小四方塘,明朝时是吉王府花园池塘,1926年被填平,建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的会所。这些照片虽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却也成为了历史。


这一组照片,也属于通泰街办事处所管辖的范围,是处在中山路与五一路,黄兴路与湘江大道之间的一个片区。西长街为一条南北向的长街,是旧时长沙的一条重要街道,因距河岸较近,商业较为繁荣,晚清湖湘巨商朱昌琳曾在此建造公馆。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成为水产业的集贸市场,各种鱼类生意,零售批发,极是繁忙。几年前,因房地产开发,西长街以西一线拆迁一空,代之以高大的“万达广场”。落篷桥为西长街之附巷,清同治《长沙县志》说:“城内落篷桥,言至此可望归帆也。”据此,清代这里似有溪港,尚可停泊帆船。而清光绪《省城图》上为“乐朋桥”,则又非“落篷”之义也。落篷桥内有吉福街,这一片区在明代还是长沙吉王府城的范围。藩城堤传为王城的防洪堤,堤下街则在大堤之下。明月池也是一条小巷,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相传池在长沙星下,故水不凅。宋政和中,取醴陵明月石置池上,因名。”明朝末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克长沙,长沙府推官蔡道宪被俘,宁死不屈,被处死于此。盐道坪,是清代湖南盐道衙门的所在地,也是当年颇为威严之处。然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当年王侯将相、公子王孙之地,后来都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房屋。藩城堤两侧的小巷还有堤下街、小喻家巷、石栏杆巷、濂溪里、谭家里等。而今天,这些小街小巷、普通民居也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或改建成小高层的宿舍区,或建为超高层的商业大厦。这一些照片所示,就是那些老街巷的旧影。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7:38 , Processed in 0.4777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