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今天心区白沙路,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1996年10月17日凌晨,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走马楼西侧的“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内22号的古井里,出土了一大批简牍。这批简牍均为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总数约14万余片,其数量超过了以往中国各地出土简牍的总和。这是20世纪继殷商甲骨文、敦煌石窟文书、西北屯戍简牍发现之后,中国文献档案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被评为中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92、长沙世界之窗 长沙世界之窗位于今开福区浏阳河畔金鹰文化城内,占地40万平方米。世界之窗将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以及世界民居、民俗风情、世界歌舞艺术表演汇集于一园,再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座以人类文明为主线,高层次、高享受、高品位的大花园;一座集世界风情精粹、形象逼真的影视拍摄基地。自然与人文并重,历史、现实与幻想共存,是愉悦性、趣味性与深刻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今为国家4A级景区。 93、长沙海底世界 长沙海底世界位于今开福区浏阳河畔金鹰文化城内,占地面积100 亩,其中有海洋生物博览馆和海上嬉水中心。向游人展示充满奥秘、奇妙无比的海洋世界。这里有逾千种上万尾来自世界各地的名贵海洋生物和淡水鱼,千姿百态的神秘水下奇观,令游人身临其境、留连忘返。海上嬉水中心是游人嬉水健身的胜地,还专设玩鱼、购鱼一条街,令人陶醉无穷的鱼趣之中。今为国家4A级景区。 94、晓园 晓园公园位于今芙蓉区五一大道东段,建于1986年。晓园之“晓”寓于毛泽东《会昌》词中“东方欲晓”。公园占地约4公顷,以其精美、幽雅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游客,成为闹市寻幽探胜的好去处。公园建筑及其陈设格局,在继承中国园林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浓厚的湖南地区风貌。园中楼、阁、亭、榭和茂林修竹、滟潋湖水融为一体。东面小山颠建有“迎旭亭”,湖畔的“双秀亭”、“溢香亭”、“半亭”等,各具一格,相映成趣。 95、嘤鸣诗社 嘤鸣诗社位于今天心区太平街贾谊故居内,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民间布衣诗社。初由几位志同道合的诗友如宋槐芳、吴淑羽等先生发起,交流诗词创作,倡仪每季出一本油印诗集,定名为《嘤鸣集》。诗集形虽简陋,但质量颇佳,反响较好,国内很多名家相继来稿,渐有名家效应。至今已出版诗集150期。诗社拥有较为固定的诗友600余人,向《嘤鸣集》投稿的诗友达14000余人次,发稿20余万件。《嘤鸣集》编委会曾先后四易主编,依序为宋槐芳、易仲威、符乃若、黄琳。 96、定王台 今芙蓉区解放西路长沙市图书馆系古定王台旧址。定王台为汉景帝之子刘发所建。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刘发为长沙王。刘发之母唐姬,原是程姬的侍女,出身微贱,但刘发对她十分孝顺。刘发派人运米去长安,再从长安运土回长沙选择城东的高地筑台,以便时刻登台遥望母亲程姬和唐姬。刘发死后,追谥为长沙定王,故名定王台。宋代以后日渐荒芜。至清光绪五年(1879),道台夏献云领头捐款修复。清末定王台改设为湖南图书馆。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今存定王台巷街名 97、坡子街 坡子街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黄兴南路,西至沿江大道(今湘江路)。清同治《善化县志》载,此街以地势坡度大而名,原有上、下坡子街之分。1971年将小西门正街、小正码头并入,统称坡子街。坡子街素以商业繁华著称,同治《长沙县志》载:“北客西陕,其货毡毛之属,南客苏杭,其货绫罗古玩之属,繁华垄断,由南关至臬署前,及上下坡子街为盛。”创立于清顺治年间的玉和酱园,开设于康熙年间的劳九芝堂药号和重建于乾隆年间的火宫殿都位于坡子街。从2002年起逐步改建为长沙民俗小吃一条街。 98、太平街 太平街位于今天心区,南起金庭里口,与福胜街相接,北至五一大道西段。清末太平街西城墙新开城门一座,名太平门。这一地段保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如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明吉藩府西牌楼旧址、清代鲁班庙遗址、辛亥革命共进会、四正社旧址,以及乾益升粮栈、洞庭春茶馆、宜春园戏园、利生盐号、杨隆泰钉子铺、老通义油漆号等。太平街连同两侧的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太傅里、江宁里、西牌楼等街巷,公布为长沙市首个历史文化街区。 99、金线街 金线街位于今天心区,东起太平街,西至下河街,是长沙仅存的4条麻石街之一。明崇祯《长沙府志》名为金线巷。清康熙《善化县志》载:“巷内人家得洞宾像,悬之壁,其子幼每馆四则揖之。一日途遇道士,宛然画像,遂牵其衣曰:‘尔吾家洞宾仙也’。道士鼓石与之,归献其父,随至右处合之,仍为石,唯中留一线,金色灿然,故呼为金线巷,又称吕仙石巷。” 2004年,金线街划入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 100、孚嘉巷 孚嘉巷位于今天心区,原名胡家巷,东起太平街,西止卫国街。孚嘉巷42号是一栋内中外西的公馆建筑,内室二层系纯木结构,大门又带有西式风格。原建筑建于清末,曾为四正社驻地。1911年6月初,同盟会派焦达峰负责湘、鄂两省军事。他奔走两省之间,积极联络会党,筹集枪械,组织“民军”。7月,焦达峰与焦达人、彭友胜等在这里设立“四正社”,作为洪江会的领导核心。四正社旧址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孚嘉巷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孚嘉巷还有陈公馆、鲁班庙亦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101、马家巷 马家巷位于今天心区,东起太平街,西止卫国街,呈曲尺形。马家巷17号共进会旧址系焦达峰从事反清活动的据点之一,南与四正社旧址相连。共进会房屋系清末旅社同福公栈,为典型的“口”字形四合院天井住宅,两层木栅回廊上的竖木条做工精细,颇具地方特色。1909年8月,焦达峰从汉口回到长沙,在这里设立共进会湖南总机关。焦达峰召集同志多次在这楼里秘密集会,组织两湖同盟,策划两湖暴动。共进会旧址今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而马家巷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102、西牌楼 西牌楼位于今天心区,东起三泰街和三兴街交接处,西至太平街,因位于明吉藩府西牌楼——遵义门外而得名。到清代,西牌楼街道上尚存丈余两方石柱对街而峙。民国时期,西牌楼店铺林立,以经营夏布、南货者为多。有洞庭春茶馆和百合剧院,远近闻名。清同治五年(1866),在西牌楼药王殿基上建有云贵会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美国雅礼协会医师胡美在这里创办雅礼医院,是为湘雅医院的前身。西牌楼今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103、潮宗街 潮宗街位于今开福区,东起湘江路,西止北正街(今黄兴北路),是长沙城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名。朝宗,朝拜祖宗之意。因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明清时是长沙县署和临湘驿站所在地。旧时潮宗街是出潮宗门达湘江河运码头的必经之道,因而成为米业、堆栈业的集中之地。街中名胜古迹有瞿鸿机宅第、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旧址、文化书社旧址、真耶稣教会堂等。真耶稣教会堂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而潮宗街为长沙市规划的第二处历史文化街区。 104、梓园巷 梓园巷位于今开福区潮宗街南侧,原为刘权之公馆的后花园。梓园巷6号为一处二层楼四合院公馆,院内有一保存完好的戏台,当地居民称其为“民国旅社”。大院内原有一断为两截的汉白玉门额横卧地上,上镌楷书“絜庐”二字。絜庐为清末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宅园。张自牧(1832—1886),长沙府湘阴人,以生员筹贵州饷有功,授候选道,加布政使衔。张自牧絜庐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而梓园巷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105、九如里 九如里位于今开福区梓园巷西侧,巷口建有里门。门框上嵌汉白玉石碑,上阴刻正楷著名书法家黎泽泰所书“九如里”三字。巷内保存着一片民国时期的红砖清水墙老式公馆,一色的红砖清水外墙,建筑格局保留完好。相传九如里因旧时有9户体面人家居此而得名。“九如”又是一吉祥用语,出自《诗•小雅》中“天保九如”的祝寿之辞。民国时期中央银行长沙分行经理辛蘅若、原“国大代表”万衡、原黄维兵团副司令吴少洲等人曾居此。九如里公馆群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九如里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106、永清巷 永清巷位于今开福区,南起寿星街,北接三贵街,传为郎永清旧居所在地。郎永清,字定庵,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清康熙三年(1664)任湖南布政使,改革漕运和盐政,卓有政绩,在官12年,湖南财赋大增。湖南巡抚赵申乔《郎公祠记》云:“前方伯郎公之治湖南也,勤以莅官,廉以率属,顺民之欲,偕与休息,以宣布朝廷德意,距今三十馀年,讴思勿替者如一日。虽已俎豆长郡学宫,未足为公报也。” 永清巷今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内。 107、寿星街 寿星街位于今开福区,南起潮宗街,北止通泰街。寿星街源于寿星观。古人将天象中主人寿命的星宿视为寿星。长沙星即为一颗寿星。“长沙星明,则人寿,子孙盛”,故长沙又称星沙。寿星观始建于宋代政和(1111—1118)中,为“各官祝厘习仪处”。明《一统志》载,“初在府城驿步门(大西门)内,本朝洪武(1368-1398)初徙通货门内”,即今寿星街一带。元代理学家虞集《潭州重建寿星观记》云:“寿星有殿,万寿有阁,鼓钟有楼,藏经有室,翼以两庑,表以三门”。寿星街今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内。 108、福庆街 福庆街位于今开福区,原名福星街,南起中山西路,北止潮宗街。福星街因福星门而得名。清末城墙新开一门,名福星门。“福星”为道教福、禄、寿三星之一 。“文革”中“福星街”为作“迷信”和“四旧”破掉,改名为福庆街。旧时福星街为手工织染作坊集中之地,著名染织布庄有湘记、彭德春、协顺昌等。民国初期这里又集中了多所新式学堂,如黄氏族立小学、平大中学校、楚材中学、达材法政专门学校、建国中学校等。2011年,福庆街西侧“万达”建筑工地发现宋至明代长沙古城墙遗迹,轰动一时。 109、连升街 连升街位于今开福区,东接三贵街,西止福庆街。刘权之公馆遗址位于此街。刘权之自乾隆二十五年(1761)成进士后,便仕途顺畅,平步青云,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一直擢升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用长沙活来说是“连升第升”,“连升街”由此而来。连升街两厢的老式公馆群,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连升街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今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110、三贵街 接贵街 三贵街和接贵街位于今开褔区中山西路北、南两侧,三贵街北至连升街,接贵街南至藩城堤,其名均与清代乾、嘉间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刘权之有关。相传刘氏三兄弟都居于此地,故有了三贵街之街名。刘权之晚年荣归故里,邻里百姓数百人在街口迎接,因而有了“接贵街”之街名。三贵街陈云章公馆系刘权之宅第原址的一部分,亦为“时务学堂故址”,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三贵街今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 111、吉祥巷 吉祥巷位于今开福区,西起接贵街与藩城堤的交汇口,东止黄兴北路。刘权之宅第位于此街之北,相传主人为图吉利,将此街命名为吉祥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湖北人范锦堂在此开设长沙第一家西式旅馆——大吉祥旅馆。1912年黄兴回长沙考察实业时曾下榻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建礼拜堂于吉祥巷。次年,长沙华兴会领导人黄兴策划起义失败,曾躲避在吉祥巷教堂。2004年,吉祥巷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 112、同仁里 同仁里位于今开福区吉祥巷北侧。同仁里8至13号,对称分布在约2米宽的麻石小巷两侧,均为建于民国时期的公馆,一色青砖清水外墙,乌漆厚重的大门,花岗石门楣,进门有宽大的天井和堂屋,二层内房为纯木构制。同仁里公馆曾居住不少名人,如9号曾为长沙名医易景樵公馆,11号曾为抗日将领、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李师林居住。同仁里公馆群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同仁里为吉祥巷历史街巷的一部分。 113、一路吉祥 一路吉祥巷位于今开福区,原名大四方塘,南起紫荆街,北止吉祥巷。大四方塘为明吉藩府万春池所在地。据清陶丙寿《三蕉馀话》载:“万春池,吉王凿,即今大四方塘。”万春池水面宽阔,池泛涟漪,浮光掠金,池北有梳妆台,池南有更衣亭。明亡后,这一带渐渐成为人口稠集的街市,并建总佛寺于塘后。至民国初,仅余荒塘半亩。1926年塘被填平,在上面建起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50年代后改建为青年电影院,“文革”时改名燎原电影院,现在连电影院也没有了。 114、盐道坪 盐道坪位于今开福区如意街西侧。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设驿盐长宝道于此街,故名。又据《湘城访古录》载:“本长沙府义学所改,初为巡察御史署,再改观风院署,雍正十一年改为盐道署。”署侧有一座白马庙。 民国后改作交涉署和外交司。1980年后形成农副产品市场。今列入中山西路棚改区的范围。 115、藩城堤 藩城堤位于今开福区,南起五一西路,北止吉祥巷。相传街北端为一水港,称为落凼子,通湘江东岸保城堤(成功堤),船只可抵与藩城堤毗邻的堤下街。这一带民房多系吊脚楼,由于这一段城墙兼有明吉藩府的防洪堤作用,故称藩城堤。此地又是明潭王府的所在地,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潭王府“今改万寿宫,旁建仓,外为民居,士人尚名藩城堤”。民国时期藩城堤一带为荒货(废旧物资)、山货、估衣、木器和古玩集中经营区。今列为棚改区。 116、大古道巷 大古道巷位于今天心区,西起今黄兴南路街,东止蔡锷南路,因街上旧有古道观“洗药庵”而得名。传说隋唐间大医药学家、号称“药王”的孙思邈隐居长沙时,曾在这里洗药。后人为纪念他建起了“洗药庵”。大古道巷旧以经营木屐、油鞋、古玩、字画者居多,长沙城最有名的徐永盛古玩店位于大古道巷口。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箱包一条街”。2004年,大古道巷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 2010年公布为棚改区。 117、县正街 县正街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高正街,西止大古道巷。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善化县署明以前在南门外,明成化十六年(1480)善化县知县盛时将其治移驻此地。街位于县署前故名县正街。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县唐源撰善化县署门联,并在县署西北角筑“寄思园”。联云:“春风善也;时雨化之。” 善化县城隍庙也在这条街上。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即传说中的“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今规划为天心区历史街巷。 118、小古道巷 小古道巷位于今天心区,西起黄兴南路,东止磨盘湾,因旧有古道观“南岳行宫”而得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南岳行官在十四铺小古道巷。”南岳行宫供奉南岳祝融大帝。小古道巷旧以经营刀剪、古玩者居多,著名店铺有董同兴刀剪店、叶顺发古玩店等。20世纪90年代后与大古道巷一起形成“箱包一条街”。2004年小古道巷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 2010年小古道巷公布为棚改区。 119、磨盘湾 磨盘湾位于今天心区,西接小古道巷,东接一步两搭桥,街道呈S形。磨盘湾系唐代护城河所经之地,因河道弯曲形似磨盘而得名。2004年与相连的小古道巷等街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对两侧陈氏宗祠、黄氏公馆等民居进行了全面修葺,并配以门联,古香古色。2010年磨盘湾列入大小古道巷棚改区而全街拆除。 120、南倒脱靴 南倒脱靴与磨盘湾、一步两搭桥二条小巷相连,成一个大弧线,呈U字形,西接小古道巷,东止蔡锷南路。传说关羽战长沙时,汉降将魏延追杀长沙太守韩玄。韩玄意欲从城南向北逃跑,当跑到磨盘湾一小巷时,为骗过魏延,有意将一靴子脱下,靴尖朝南放着,此巷后来就称“南倒脱靴”。魏延识破韩玄的欺诈,继续向北追去。2004年与相连的小古道巷等街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一。2010年列入大小古道巷棚改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7 04:41 , Processed in 0.1053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