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损毁12年后,湘江二桥重立桥志碑

2014-4-5 09: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4|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本报讯(记者 周和平)在市民的见证下,昨日,消失了12年的湘江银盆岭大桥(原称“长沙湘江二桥”)桥志碑在紫凤公园揭碑全新落成,这也是长沙目前唯一的一座桥志碑。这座刻有347个字的麻石“桥记”碑,如今已成为紫凤公园新公布的八大景点之一。

  大桥桥型来自广州九江大桥

  新落成的湘江银盆岭大桥桥志碑位于紫凤公园南向西头休闲广场,为麻石,重11吨。记者看到,配有基座的碑志有一人多高,刻有“长沙湘江二桥桥记”,为长沙市人民政府立,由已故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城建专家潘基礩撰文。

  “立碑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长沙修建湘江二桥,经历了很多曲折,非常不容易,父亲参与并见证修桥过程,生前曾给我们说过这些事。”新碑落成,在现场见证的潘基礩长子潘抑洪和次子潘一之感慨不已。

   因湘江橘子洲大桥(原称湘江一桥)超荷,1985年便酝酿修建湘江银盆岭大桥。为此,市委委托时任市人大副主任的潘基礩做桥型考察,提出取舍意见。接到 该任务后,潘基礩带着几位桥梁工程师首先来到广州市,考察了九江斜拉桥。当时该桥已运行两年,一切正常,在考察了另外几座在建的斜拉桥后,潘基礩写出考察 报告,湘江二桥桥型选择就此敲定。1987年10月,大桥正式动工修建,1990年12月建成通车,耗资1.3亿元。“开放之日,举市欢腾,车任风驰,人 争珍赏……”,在“桥记”中,潘基礩描述了大桥通车盛况。

  道路拓改施工桥志碑遭损毁

  湘江银盆岭大桥建成通车后,1991年1月30日,长沙市政府在桥东的紫凤公园立桥志碑,以汉白玉石为碑刻“桥记”,作为公园纪念性建筑。

  2002年,湘江路(原沿江大道)拓宽改造,桥志碑刚好在湘江路拓宽路幅范围内。在施工中,桥志碑遭遇损毁,成为建筑垃圾被清理掉,存续了11年的碑一度在紫凤公园消失。

  此次紫凤公园管理处挖掘公园文化素材,着力打造“紫凤八景”。在多方支持下,决定在公园重立湘江银盆岭大桥桥志碑。落成后的桥志碑成为“紫凤八景”中的“桥志丰碑”景点,也是八景中唯一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紫凤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晓林介绍,新落成的桥志碑,除碑换成麻石质地以外,其余基本按原貌恢复。

  相关链接

  长沙湘江二桥记

   长沙为江南重镇,七省通途,横跨湘江,人口逾百万,工农业产值超亿元。日过江车辆达一万数千辆次,原建湘江一桥,久已超荷,交通时阻,商旅维艰。 1985年即有再建大桥之议,适319国道计经长沙,跨湘江,于是国列计划,市有要求,建桥正当时会。桥型取单索面斜拉,为我省首例,省交通院设计,路桥 公司施工。全长3616米,宽25米,造价达一亿三千万元,1987年10月开工,1990年12月建成。

  桥型刚劲挺拔,宽透高平,涉险横江,巍然耸立。开放之日,举市欢腾,车任风驰,人争珍赏。交通之功能告全,景观之效果益显,毋怪人之津津乐道也。

  大凡领导者,心怀人民之急,决策科学民主,执事者胸有全局,团结廉明,则非常之事可成,非常之功可立。大桥之成,是为光鉴,特为之记,以告来者。

  长沙市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九一年元月三十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 10:26 , Processed in 0.0956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