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耆旧文存卷六报业忆旧

2014-4-4 08: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60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李渔村 编篡|来自: 长沙野史类钞



湖南最早的日报——《长沙日报》

《长沙日报》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创刊,日出铅印1大张,格式略仿《申报》。“稿件须先由抚院文案核定,实完全官报也。”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二月增出半张“副张”,可说是湖南报纸有副刊之始。同年农历四月登载的《学宪吴批永州县禀请减发长沙日报由》,内称:“《长沙日报》改良之后,凡属关系新政各项章牍,登载綦详,现当立宪之秋,士大夫欲增进学识,购阅报纸,亦其一端。”当时风气闭塞,阅报者少,由抚院札饬各县派销,销数尚止千余。民国建立后,《长沙日报》由进步人士傅熊湘、孔昭绶等续办。1917年因报社被火焚而停刊。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藏有若干剪贴报册。

 

何雨农的《通俗教育报》

民国三年(1914年),何雨农创办的《演说报》更名为《通俗教育报》,宣传民主,反对帝制。时汤芗铭仰承袁世凯鼻息,为虎作伥,钳制言论。何雨农毫不畏惧,在《通俗教育报》上旗帜鲜明地怒斥专制,疾呼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通俗教育报》一时销路大增,长沙市民无不以先睹为快。连谭延闿的母亲也每日必读。谭母信佛,都督府内设有佛堂,她尽管有舒适豪华的生活,但每逢初一、十五即吃斋,笃信菩萨,认为儿子能身为都督,皆因她信佛行善修来的善果,因而对《通俗教育报》宣传的反对迷信又很不高兴。一次,谭母派人去报馆对何雨农说:“你办的报纸很有味,我们老太太挺爱看的,但有一件事希望你改一下,你在报上宣传你的科学不要紧,就是不该不信菩萨。信不信菩萨本也由你,信者有,不信则无,老太太也是很开通的,但你不该反对信菩萨的……”谭母本是要劝何雨农自此以后将《通俗教育报》反对佛教的内容去掉,可何雨农只是一笑付之,仍然坚持原办报宗旨,谭母在一气之下,吩咐不再订阅《通俗教育报》。何雨农知道后,就叫人将报纸送到谭公馆,免费赠阅。谭母先是睹气决不看,却又禁不住报纸的“诱惑”,便又看起来,最后还是派人将“免费赠阅”的3个月报费如数送交了报馆。这样一来,《通俗教育报》的身价更高了,上层社会的人也争相订阅。

 

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创刊于民国八年(1919年)7月14日,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社址在落星田。每周4开1张,共出5期,另临时增刊第一号(7月21日)8开1张。第5期未及发行,即被张敬尧没收。

   《湘江评论》编排仿北京的《每周评论》,分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新文艺等等。《湘江评论》的主编及主要撰稿人都是毛泽东。第一期几乎全部是他写的。

    毛泽东在《创刊宣言》说:“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号召人民联合起来,以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气概,向一切腐朽黑暗的强权统治展开猛烈的攻击。

《湘江评论》上最重要的政论是毛泽东所写《民众的大联合》,分3期连载。该文指出:历史上任何一种革命运动或反抗运动,无论是学术思想方面的,或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斗争的双方都必须有力量的大联合,而斗争的胜利,则决定于联合的坚固程度和作为这种联合基础的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工农劳动人民大联合的胜利。贵族,地主和资本家虽然拥有武力、金钱和知识这3个法宝,但他们毕竟人数很少。广大人民如果觉悟提高,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因而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好办了。民众的大联合,必须以工农为主体,各阶层人民都组织起来,才能有力量,才能胜利地进行革命斗争。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个革命只是一批反清的留学生、哥老会和新军、巡防营的士兵所组成,结果推倒了一个皇帝,与民众的大多数没有多大关系。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推动了欧亚两洲的人民革命,因而发生了中国伟大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产生许多人民团体,如全国学生联合会、各界救国会等,这些组织已经是一种相当大的联合了,证明全国人民革命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只要人民一旦联合行动起来,“我们的黄金世界,光辉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

《湘江评论》在全国有相当影响。胡适发表《介绍新出版物》一文,赞扬《湘江评论》是《每周评论》新添的小兄弟,长处是在议论方面,“《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的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谢觉哉主编《湖南通俗报》

民国九年(1920年)9月,何叔衡因在“驱张”运动中的贡献,被湖南省教育委员会任命为湖南通俗教育书报编辑所所长,由谢觉哉主编《湖南通俗报》,熊瑾玎任经理,周世钊、邹蕴真为编辑。他们都是新民学会的会员。民国十年1月,新民学会决定以办好通俗报为其7项基本事业之一。据周世钊回忆:“毛泽东出席了第一次编辑会议,他说:‘报纸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朗,不可含糊。’又说:‘通俗报是向一般群众进行教育的武器,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尤其要根据事实说话,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会后,毛泽东到湘阴、岳阳等地“游学”,接连给《湖南通俗报》写来一些通讯,惜已佚。

湘潭市图书馆现存的几十张残报中,谢觉哉写的文章有30篇。其中3篇讲演都是关于地方自治的。当时谭延闿、赵恒惕假借地方自治之名,行军阀割据之实;《湖南通俗报》则借此机会宣传真正的民权思想。《自治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的义务》一文说:“我们实行自治只是从强盗手里夺回原赃,因为我们管自己的事,本是自己的权力!”在《公民资格》一文里,主张打破赵恒惕的“省宪’对公民资格的种种限制。“不然,口里只管喊‘湖南三千万人’,其实能与闻政事的,不过百分之几,那就很犯不着?选”在《我所希望于审查员的》一文中,谢觉哉对“审查”这部“自治根本法”的各县代表说:“我们所希望的‘法’,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人民,使人人都有发展自治能力的机会,集合人人的自治能力以为政府的自治能力。”

 

被人遗忘的《湘汉新闻》

《湘汉新闻》,创刊于民国元年(1912年)初。主办人孙冀预,曾加入同盟会。据张平子说,他是个投机分子。报纸已佚。现存民国二年3月9日《长沙日报》,登载《湘汉新闻》副编辑陶曾佑启事,声明社会党系湘汉新闻社同人发起,陶因“宗旨不合,独未预闻”。同时《长沙日报》又登出《中国社会党总支部》广告,预定这年3月30日举行常会,“凡各机关及商学各界诸君子有志入党者,亦可于斯时取入场券”。中国社会党是江亢虎于宣统三年(1911年)11月组织的,据《长沙日报》消息,他在这年春曾到长沙鼓吹他的“社会主义”。

斯诺《西行漫记》中,记述毛泽东回忆他初听到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是在辛亥革命初当兵的时候,“当时鼓吹革命的报刊中有《湘江日报》,里面讨论到社会主义,我就是从那里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这个《湘江日报》,可能即是指的《湘汉新闻》。

据前引的陶曾佑启事,《湘汉新闻》“物议沸腾,事权混淆”。不久改名《天声报》,报纸已佚。民国二年10月1日又改名《天民报》,总编辑成本璞,在《长沙日报》登出大幅广告,前面有一大段骈文,说什么“不为党派生竞争,是之谓报纸革命;不为个人作机关,是之谓言论独立:此为本报特殊之宗旨,为吾国各报之所托”。其次是“十大特色”:如既可抵实业杂志之用,又可抵国粹学报之用等等,不再提社会主义与社会党。该报真正的特色是附送画报,为湖南有画报之始。广告说,画报“分纪事画、小说画、通俗教育画3种,标新领异,悦目爽心,借以引动国民美术思想”。主编为文海安。民国二年(1913年)底因反袁被封。湖南省图书馆存残报数张,但无画报。


与国民党对立的《湖南公报》

《湖南公报》创刊于民国元年(1912年)4月,是与国民党对立的报纸。据《湘事记》:“贝允昕者,共和党人也,主任《湖南公报》,与文斐等《长沙日报》为文字之攻战。文斐辄闻于谭延闿,请以军令干涉之。贝以质于谭,谭曰:‘子试问国民党省分,有他党人足迹乎?芽吾湘议员及行政界,共和党人不少。报界言论自由,他省能之乎?’”

贝允昕(1864—1929),字元澂,长沙府浏阳人,谭嗣同之友。清末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热心教育事业,并执律师业务。创办人还有任戆忱、黎锦熙,编辑有李抱一、曾星笠、陈天倪、龙兼公等。民国四年9月,贝允昕、李抱一等另创《大公报》时,在《本报宣言》中曾追述说:“自民国纪元,同人创办《湖南公报》,即置身言论界……力摧乱民之逆焰,虽手枪炸弹有所不避;痛陈民生之疾苦,虽封闭勒停有所不惜。”该报曾这样描绘湖南当时三多(伟人多、兵多、钞票多)的情况:“湖南最穷,然而最阔。穷是没有现货,阔是多有钞票。”原因是:一、“湖南伟人、烈士最多,最会要钱”;二、“首功军人也多,也晓得强迫要钱”;三、“豪杰多,革命家多,会党尤多,时时起些风潮,希望将来之富贵,并且可以抢劫。要想保全治安,不得不洒点水饭”;四、“湖南借事搅钱、打浑水捉鱼的更多,也要点缀点缀”。“加之独立招兵买马要钱,运动独立也要钱,逃走盘费也要钱,求外人担保生命也要钱,于是乎钱之去路非常之阔,钱之来路非常之穷矣。官用钞票越出越多,于是面馆、茶馆、药铺、剃头铺、杂货铺尤而效之,都变成了空心大老官,出起钱票来。所以湖南穷得如此之阔。”

《湖南公报》因多次批评国民党,遭到忌恨。有次批评筹饷局,该局总办周震鳞是国民党湖南领导人之一。于是有国民党数十人,捣毁该报。事后,国民党人“颇为时人所不直”。

《湖南公报》对谭延闿的“戒严法”表示赞成,并希望湘政府不要变成“制造乱民的机器”。认为辛亥革命以后的情况是“良民之成绩未著,乱民之滋乱方深”,而“本报之言论责任,欲与当道之实行责任相当,以解决此乱民问题”。

“二次革命”时,《湖南公报》被湘政府查封。汤芗铭督湘后复刊,由对开两张扩充为3张。这时,共和党并入进步党,《湖南公报》也成了进步党的机关报。起初,该报曾支持汤芗铭屠杀国民党,不久就感到更大的失望。民国二年(1913年)11月,该报因指责汤芗铭杀害国民党员杨德邻等,被罚停刊半月。民国三年7月,又以登载郴州兵变原委,被指为泄露军事秘密,被罚停刊2月。同年2月21日该报的时评栏刊登署名“阅者”的《质问湖南公报》一文,说:“《湖南公报》,汝自出世以来,时而捣毁,时而停版,遇难多矣。汝一再宣言,谓当强固不挠,坚持到底。吾固以为汝勇矣。而岂知今日之汝,迥非前此之汝,委懦依违,奄奄无生气。于湖南用人行政,绝不加以批评。岂湖南自政变后,遂无一不当之人,无一不法之事乎?芽‘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汝或亦如是也?然而外间之评汝也,不曰政府报,即曰□□□报(原报残损,疑是‘进步党报’)。何以解之,其有以语我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2:25 , Processed in 0.0958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