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宜园为清粮道衙门之西花园,位于今天心区坡子街至道门口一线。粮道衙门系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驿盐粮储道赵廷标所建。宜园则位于衙门的西部,初时景色一般。今长沙有名为“上宜园”、“下宜园”之街巷,皆因宜园而名。 同治十二年(1873),经粮道夏献云精心创构,形成一个布局严谨、颇具规模、风景宜人、气象万千的衙署园林。宜园的构思,意在突出一个“秋”字。所谓“宜园”,“宜者,宜秋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秋与粮道十分贴切,故宜园内的亭馆多以“秋”命名。听秋声馆、延秋亭与桐桂山馆、澄怀轩、望岳楼等园林建筑装点于山石池水、花草竹木之间,为粮道衙门的官员营造了一种十分惬意地返回自然、亲近自然的休闲活动场所。原有碑记,今不存。 同光年间长沙公共园林得到全面修复,得归功于这一位勤政廉洁的官员—夏献云。 夏献云(1824—1888),字矞臣,号芝岑,江西新建人。道光贡生,后入京,历任军机章京等职。1870年(同治九年)以道员分发湖南,1872年授粮储道,晋按察使衔。在任期间,他整饬漕弊,清理狱讼,颇著政绩;又以“端风善俗”为己任,而不遗余力。省城贾谊祠、定王台“均荒圮”,夏献云乃“以一忠一孝、风教所关,捐廉重葺”,又修复岳麓山白鹤泉等处古迹, 对长沙名胜园林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16:18 , Processed in 0.1665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