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名人与长沙风景》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
天心阁在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他建筑融于一体,为长沙重要名胜之一。周围街道天心路、天心里、天心街、天心巷、天心游路等皆以天心阁而名。 天心阁古城墙系明洪武(1368—1398)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经略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之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恽世临、李瀚章、刘崐等先后重修,天心阁段古城墙着力加固,设炮台九座,并增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辛亥革命以后,拆除长沙城墙,修筑环城公路,仅留下天心阁一段古城墙。时有联云: 阁上九霄迎日月; 城留一角看江山。 今存天心阁古城墙,长226.2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占地5125平方米。1983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曾拨款全面维修,并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始建时间,至今不详。今发现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善化县(明清两朝长沙、善化两县同城分治)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中阐述善化县在长沙城辖地范围时的一段话:“善化所辖城内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县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东抵王府稻田,西抵三府大街而已。”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明确指出“心旧作星”。可见,天心阁早在明万历以前就存在了。 明末善化廪生俞仪作有《天心阁眺望》诗: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清乾隆初,长沙城东南城上有天心(又称天星)、文昌两阁,分列左右,今天心阁主阁所在为文昌阁。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天心阁废圮,乃重修文昌阁而冠以天心之名。当时,曾任过《四库全书》总阅官的大学者李汪度出任湖南学政,他所撰《重修天心阁记》云:“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冈形演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此后,天心阁一直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为官民所重。嘉庆、咸丰、同治几朝均有修葺。清末学者黄兆枚为主阁撰联,概括了建阁的初衷: 四面云山都入眼; 万家烟火总关心。 李汪度(约1743—1819),字宝幢,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进士,入翰林院。李汪度先是做了两年时间的乾隆帝起居注工作,他成了皇帝鞍前马后、形影不离的人,专门记载乾隆帝每天工作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以作史籍存档。乾隆三十九年(1774)李汪度约31岁时,被调任湖南学政。乾隆四十二年(1777)天心阁重修后,湖南巡抚觉罗敦福邀请李汪度撰写《重修天心阁记》,为天心阁留下了一篇历史性的经典美文。约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李汪度受任《四库全书》总阅官。《四库全书》总纂官是当今家喻户晓的纪晓岚(纪昀)。按照现在的说法,总阅官相当于总编审,总纂官相当于总编辑,编审的职位在编辑之上。《四库全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始修,经10年完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在四库始修之初,朝廷布告全国广搜各类古籍,李汪度家也算是个藏书世家,当时他动员家人献书3车,受到嘉奖。李汪度晚年“终养归里”,在扬州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荣耀。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皇帝于“甲辰(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间南巡时,迎銮扬州上方寺前童庄道旁,特邀异数”,李汪度在“特邀”之列。 清代天心阁渐成旅游胜地。清 中 期 天心阁最有名的文人聚会,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阳,著名学者邓显鹤招集名流,在天心阁举办的一次很有影响的吟诗盛会。与会者有沈道宽、杨太灏、刘康、黎定源、谭溥、黄本骥、汤彝、李星渔、熊盛旸、张开霁、邓琮等人,会后宴集城南精舍。当时另有李星沅等人因故未及时到会,便于事后寄和诗稿。这次活动共收集诗稿近百首,事后刊刻成《城南唱和诗》集,流传盛广。现录6首如下: 邓显鹤《前诗意有未尽,感念旧游复成》: 天心杰阁俯苍茫,记得当时集上方。 诸老风流仍此地,百年高会几重阳。 填膺世事孤筇外,回首江城落照旁。 今日茱萸思遍插,摩挲清泪滴壶觞。 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官宁乡训导。辑有《资江耆旧集》、《沅湘耆旧集》。晚年主讲濂溪书院,诗文名噪一时。道光二十二年(1842)首次刊刻《船山遗书》,著有《南村草堂诗抄文抄》等。 李星沅《湘皋年太丈重九招同人登城南天心阁,沅以疾未与,敬次原韵寄和》: 天光云影瞰微茫,高阁吟声澈上方。 楚客悲秋原宋玉,先生相士即孙阳。 题笺自爱名流集,袱被同依讲舍旁。 一笑粗官归尚俗,分无清兴接萸觞。 李星沅(1791—1851),字子湘,号石梧,长沙府湘阴县人。道光进士,累官至两江总督。1849年因病解职回籍。在长沙天心阁下筑芋园和李家花园,以颐养天年。后又奉命以钦差大臣赴广西办理军务,因兵败忧郁而死,谥文恭。后人辑有《李文恭诗集》、《李文恭文集》等。 沈道宽《己酉九日赴湘皋天心阁登高之约,会者十人,湘皋与杨紫卿各有诗分次原韵》: 往事萦怀意渺茫,浮云聚散各殊方。 寒原试步添今雨,高阁凭栏感夕阳。 白雁已来穹塞北,黄花又笑短篱旁。 搏沙俪壁真非易,珍重茱萸共举觞。 沈道宽,字粟仲,清乾嘉道时浙江鄞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任善化知县。 黄本骥《己酉重九湘翁集同人于郡城天心阁登高次韵》: 浮云苍狗总茫茫,谁是人生极乐方。 得共高朋登杰阁,休将佳节负重阳。 天心已许排阊阖,世路何知有剧旁。 此会幸容参末坐,众仙同举饮中觞。 黄本骥(1781-1856),字仲良,号虎痴,长沙府宁乡县人,道光举人,授黔阳县教谕。黄博览群书,知识渊深,于考古、文物、地理、方志、古史、姓氏和官职,无所不通,时与新化邓显鹤、沅陵李沆训、湘潭张家榘誉为“湖南四才子”。著有《姓氏解纷》、《孟子年谱》、《湖南方物志》、《皇朝经籍志》、《郡县分韵考》、《续金石萃编》等。 李星渔《湘皋先生九日招同人登天心阁次韵奉和》: 城头杰阁俯苍茫,笑语随风落上方。 秋净千林明远浦,天空一雁下斜阳。 慈游竞出蓝田上,暂醉无须锦瑟傍。 留与他年传盛事,直将遗韵继流觞。 李星渔,字季眉, 长沙府湘阴县人,李星沅弟。官观察,雅志栖冲,寄情吟咏,且能急人之困,著有《观香室诗稿》。 杨季鸾《九日偕湘皋先生招同人登天心阁宴集城南精舍》: 客里相寻破寂寥, 山城选胜一凭高。 觞逢陶令休辞醉,诗劝刘郎且放豪。 精舍地偏迟看菊,芳筵客聚快持螯。 输他数老风流处, 健步如飞未觉劳。 杨季鸾,字紫卿,清道光时湖南宁远人。初举孝廉方正,后以军功授翰林院待诏。博学工诗,周游大江南北。时 与 何 绍 基 、魏 源 、杨 性 农 、邹 汉 勋 、刘 蓉 并 称 “ 湖 南 六 名 士 ”。陶云汀制军、李春湖侍郎、程春海祭酒敬礼之。一时才流乐与酬唱。著有《春星阁诗抄》。大抵以意运才,以情辅意,胚胎太白,树帜湘南。 清 代 文 人 登 临 天心阁后还 为 后 人 留 下 一 批 享 誉 联 坛 、脍 炙 人 口 、意 蕴 深 刻 的 楹 联 。这些名联佳句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托于天心阁独有的风光,体裁独特,匠心独具,从不同侧面提炼出千古名楼的特质与精髓,也映衬出长沙“湖湘首邑,山水洲城”的气质。这些楹 联 有 的 已 悬 挂 在 天心阁各层楼上,供游客欣赏, 兹 录 8 副 如 下 : 江忠源题天心阁: 携酒上层楼,想屈子招魂,贾生对策,纵谈楚国多才,二千年往事犹存,秋雨正吟诗,遣兴岂徒韩吏部; 凭栏添逸气, 望星沙夕照, 湘水归帆,好写江城如画,数万里 游 踪 几 遍 , 岳 阳 曾 揽 胜 ,关 心 总 是 范 希 文 。 江忠源(1812-1854),字 岷 樵 ,湖南新宁人,清道光举人。 曾 领 楚 勇 参 加 咸 丰 间 的 长 沙 保 卫 之 战 ,该 联 当 作 于 此 时 。后 成 为 著 名 湘军将领,授 安 徽 廵抚,殁赠总督。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黄兆枚题天心阁: 岳麓西横,湘波北逝,得屈贾朱张点缀,便成绝胜江山,此地好游观,把平生道骨骚心,一证皇虞三古梦; 轸旁星小,胡外云蛮,自彭罗曾左崛兴,遂创可惊事业,孤城入争战,聚无数青磷碧血,化为烟火万家春。 黄兆枚,字宇逵,自号黄芥沧师,长沙人,清光绪进士。官吏部主事,以学术著闻,著有《芥沧馆诗文集》。 萧云爵题天心阁: 长沙城郭全非,留兹片地游观,彼风月江山,本造物之无尽藏也; 百姓脂膏易竭,若不及时爱惜,则台池鸟兽,在诸君岂能独乐哉。 萧云爵(1852—1935),字 漱 云 ,长沙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广东主考官,工书法诗联,老于林墅间。 陈继训题天心阁: 岂天下已安时,看烟火万家,敢忘却屈大夫九歌、贾太傅三策; 此城南最高处,更楼台百尺,好管领卅六湾风月、七二峰云岚。 陈继训,字 杏 聪 ,长沙县桥驿(今属望城区)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出使俄国参赞,后任清度支部主事军饷司司长。 程颂万题天心阁: 胜地重重,三面云山一面水; 予怀渺渺,两篇策论九篇歌。 程颂万(1850—1932),字 子 大 ,长沙府宁乡县人(其出生地今属望城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时与汉寿易顺鼎、长沙曾传钧并称“湖南三诗人”,著有《楚望阁诗集》等。 吴恭亨题天心阁: 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 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 号岩村, 湖南慈利人,早年受唐才常案牵连,系狱多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3:21 , Processed in 0.0925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