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至湘春路口,旧址在今湘春路小学。1911年10月22日湖南光复,以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的湖南军政府成立,然而仅过十日,反动军官在长沙发动政变,焦、陈惨遭杀害。11月3日军政府西路巡抚使扬任亦被害于常德。立宪派掌握湖南政权。后湘籍革命人士蔡锷、周震鳞等电请湖南都督谭延闷筹建烈士祠,以纪念为推翻清朝廷而牺牲的辛亥烈士。时北洋政府也明令各地收回清廷所建专祠。湖南遂于1912年2月3日将小吴门内曾国藩祠(今长沙实验中学一带)及其对街的局关祠一道改建为湖南烈士祠。1913年在日本铸造了焦达锋、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烈士铜像运回长沙后,置烈士祠前坪供人瞻仰。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令各地恢复清廷专祠,烈士祠重新改建为曾国藩祠。1916年傅良佐督湘,寻得北门吊桥边年久失修的关帝庙改建成湖南烈士祠,1938年火毁,火后复建正殿,三烈士铜像则移至烈士祠西边门首,以木栅栏围之,直至上世纪6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烈士祠内改办崇烈小学,1952年市教育局接办该小学,改名湘春路小学。1966年“文革”初期三烈士铜像拟议搬至岳麓山焦、陈烈士墓前。在运至白鹤泉时,被“红卫兵”视为“四旧”而砸碎。今湘春路小学尚存石狮一对,为清关帝庙遗物,寂寞地立在校园中,仿佛在镇守着辛亥烈士的英灵。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30 05:35 , Processed in 0.1059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