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抗战将领亲人讲述长沙会战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8-16 18: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长沙晚报

记者 胡媛媛  实习生 苏蔚  67年前的昨天,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硝烟中落幕。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半个多世纪前所经历的战火洗礼,却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中,四次长沙会战比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更为惨烈,国际影响力更大,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湖湘抗战史研究专家李宣钊说。他钻研湖南抗战史已有20余年。 

  昨日,市博物馆里一场由长沙老知青组织的特殊讲演会上,市民们伴着李宣钊的娓娓讲述,重回气贯长虹的悲壮岁月,长沙会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一重现。

  “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李宣钊的姑父是曾参与长沙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37军少将师长黄保德。“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间的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战况最为惨烈的著名战役之一。”李宣钊说,在这场战争史诗中,一条108公里长的小河成为御敌的第一个主战场,有资料称其“与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齐名”。

  这条位于岳阳县的河流叫新墙河,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国军队保卫长沙的第一道防线。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日军向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攻击,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营长史恩华率部坚守阵地第三天时,全营官兵已伤亡过半。面对上级“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的指示,史恩华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9月22日黄昏,史恩华率全营将士与日军拼杀到最后一弹,50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一只信鸽带来会战转机

  “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曾一度攻入长沙城中,但很快被迫撤出,而战事的转机竟来自一只小小信鸽!”李宣钊讲述长沙会战中的传奇故事,让市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当时,已入侵长沙城的日军第4师团参谋长因师团粮弹供给不上,用信鸽向兵站催物资:‘望速将粮秣四五吨,迫击炮弹约500发。’未料信鸽在途中被中国军队击落,这封重要情报落到当时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手中。”李宣钊说,捏着这份情报薛岳陷入沉思之中,第4师团2万多人,四五吨粮秣还不够吃一天,500发迫击炮弹一次战斗就能用完,难道日军兵站只能给1个师团提供这么一点补给?薛岳意识到,日军弹粮将尽,会战的转机来了!他当即命令长沙周围各部发起反攻,果不其然,日军因粮弹不济,抵挡几个小时后便纷纷后撤。

  老知青拟办展重温湖湘抗战史

  除了湖湘抗战史专家身份,李宣钊还曾是一名知青。“我们这次故事讲演会正是由七八名长沙老知青组织发起,大伙还参与了8月12日至15日在市博物馆举行的湖南抗日战争图片巡展筹备,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那段历史。”讲演会组织者之一冯鹄告诉记者,七八人中有工程师、教师、企业老板,都已年过花甲。

  “出于对湖湘抗战史的共同关注,我们这群老知青决定推出一场以‘民族记忆’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希望能重现湖湘抗战全貌。”冯鹄说,从3月启动筹备开始,5个月来他们找档案部门、泡图书馆,赴常德、衡阳等留有抗战印记的地点,希望收集到更多更鲜为人知的抗战史料。“忙到凌晨两三点那是常有的事。”冯鹄说,他们的展览预计在明年和市民见面,届时希望能通过展板图文解说、视频演绎、举办讲座等方式,让更多人牢记历史、获得启迪。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1:57 , Processed in 0.0916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