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风俗 1.孕期胎教 孕妇不宜爬楼梯,不宜看新屋动土奠基、上梁,谓“怕撞煞气”;不看宰猪、杀鸡等,所谓不视恶色,不听邪声。有的要孕妇多看和合二仙壁画,谓可生男孩;有的去拜“送子娘娘”,谓可使产妇母子平安,生个胖娃,总之要使孕妇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还有不合科学的旧俗,如认为吃家畜肝肺使婴儿多灾;食兔肉使婴儿成兔唇;吃骡肉难产;吃鲤鱼使婴儿多疮节;吃龟鳖婴儿颈短等。 2.临盆 临产前应有丈夫伴宿或娘家长辈陪伴,事先请好接生婆或请全福老妇接生。婴儿坠地不哭或难产,家中焚烧纸伞,谓烧桐油可以避邪。有的难产者口衔头发促使产妇呕吐,迫使子宫收缩;迷信者敲打铁器或摔破瓷碗,呼喊婴儿父名;有的用竹竿戳破屋顶上的青瓦;有的在房前放三眼铳以破邪气。产后胞衣密封于旧瓦壶内,有的深埋在十字路口;长沙县乡下将“胞衣罐”丢入水塘,谓“日后可广辟财源”;浏阳乡下则将之埋在偏僻山里,意为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 婴儿出生后家中第一位来客,俗称“踏生”,认为来客的身份象征婴儿今后的前途;出嫁女忌在娘家分娩,俗谚“外孙下地,六十年不利”。 3.报喜 婴儿出世都要到神龛前燃放鞭炮,向祖宗报喜。昔时重男轻女,“生子目弄璋,生女目弄瓦”。认为生男孩是家庭幸事,欢天喜地。认为生女是“生个空人”,是背时货,一愁包脚,二愁陪嫁,甚至有溺婴现象。 小孩降生时,如有不速之客进屋,称“逢生”。来客就是婴儿的干爹或干娘,但有“男逢男生,背时三年,踏了血地,必有灾祸”之说。为解脱,主人便暗中在客人衣上穿上红线,以“刺破灾祸”。男逢女生,则认为是好事,要“逢时三年”。 邻居女眷听到鞭炮响,会赶来问慰祝贺,并分别送以鸡蛋、红糖、干刀豆丝、干豆角等,以催乳,因说“月婆”不宜吃青菜,吃了青菜“毛毛拉青屎”。分娩后胎衣要用陶罐盛着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统与家乡土地永不分离。世传送胞衣时不能回头,否则会倒奶。 婴儿父亲即日要带着鞭炮和一只鸡到岳父家报喜,生男孩带公鸡,生女孩带母鸡,岳家无需问便知生男生女了。要煮一些鸡蛋,染成红色。去岳父家报喜要送上数十个乃至数百个,由岳父家分赠亲友。有前来道喜、送礼者,也要给一些红蛋,俗称“吃红蛋”。故“吃红蛋”在民间成了“添小孩”的代名词。外婆家回赠一壶淘米水供婴儿洗口,一只肥母鸡、数斤红糖和婴儿内衣、尿布等。 报喜时,还以放鞭炮进行暗示:若在屋内点燃丢在屋外燃放,则所生是女孩,表示“女生外向”,将来要嫁出去;在门外点燃丢进屋内燃放,则所生是男孩。 4.打三朝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叫三朝日。 三朝日,长辈妇女将艾叶、枫球、鸡蛋等熬汤为婴儿洗澡,叫“洗三朝”。洗毕,用鸡蛋滚擦婴儿全身,以祛风,祝福键康。再给婴儿换上新衣服,由祖母或其他长辈抱着,在婴儿身上盖一筛子,筛上挂剪刀、算盘等,众人簇拥,或手敲赶鸡棍(即一头劈开的竹棍,作赶鸡之用),或持擂杵,去正厅神龛前拜祖宗,叫“拜三朝”。拜毕,沿厅屋巷廊游一圈,叫“游三朝”,据说可防“脐风”危害。长沙县还有用赶鸡棍追打婴儿祖母之习俗,名“打喜”。 三朝日亲友赐红纸包封祝贺,赴汤饼会,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河西有的地方还往婴儿父亲脸上擦红,祝贺他做了“大人”。 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称“汤饼之会”。外公外婆带去早已准备好的婴儿摇窝、坐栏等,一般还备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件,人叹“外婆难做”。有的还留下照顾产妇,叫“伴月”。婿家亲邻或“请外婆茶”,或“请外婆饭”。 做三朝酒时,外婆家人坐首席。外婆家送来鸡蛋一篮,蛋数必须成双;另附婴儿风衣摇篮被等。有钱人家还送银手镯、项圈、“长命锁”等装饰品。 浏阳北乡有三朝送号习俗。邻里亲友将取定的男婴字、派、号名用大楷书于红纸上,额以“恭惟某某夫妇喜得文郎志庆”或“恭惟某某老大人喜得文孙志庆”之类的贺词,在鞭炮声中贴于厅屋正梁两端墙上。因屋场、族人等情况不同,有同时送几个号的。清代以前,生女婴不送号。民国以后,也有给女婴送号的,但只送一个名字,一般是“闺字某某”。 5.坐月 产妇分娩后,一般要在家中待一个月,不能出屋,俗称“坐月”。 婴儿出生后数日,连续用黄连水洗口,喂“四磨汤”(厚朴、田七、槟榔心、檀香磨的水),俗称“开口连”,中医谓可以消炎解毒。一月之内,产妇及婴儿不出房门,俗称“坐月子”。房门、窗户紧闭,母婴不可吹风受凉;还有不下冷水,不吃冷食等。谓产妇受凉、吃冷食,日后会筋骨痛。 产妇生育后,长沙地区还有为其发奶的习俗。即于产后的第三天早晨,将糖包子用筷子扎几个孔,灌入甜酒或将包子泡在甜酒里,加上胡椒,给产妇吃,名为“发奶”。取面食发奶、甜酒通经、胡椒散寒之功效;又取包子状似乳房、扎孔表示畅通之意。自此日起,产妇开始吃荤,奶水不足者,可食猪脚炖豆芽或花生等发奶食物。 此外,对小孩的养护培育也有很多讲究。例如,婴儿出生后,一般给其穿上其他健康小孩的旧衣服,或用父母等长辈的旧衣服改制成婴儿装或尿布等。俗信以为婴儿穿旧衣,能使小孩如父母所期盼地健康发育;而且,旧衣一般比较柔软吸水,有利于保护婴儿的皮肤。 6.满月 旧俗对婴儿满月这一天非常重视,如第一胎为男婴,庆典更加热闹。首先“洗儿”,然后落胎发,俗称“剃满月头”,请全福老妇抱婴儿坐厅堂中央,请剃头匠将婴儿头发全部剃光。胎发不宜随意丢掷,应用红纸包好珍藏数年,有的置于神龛抽屉内。俗谓一旦丢失胎发,会使婴儿罹病或夭亡。剃完头后,剃头匠口念“长命富贵,易长**”的赞语,主家应向剃头匠打红包。满月这一天,母亲抱婴儿回娘家一趟,俗称“出窝”。 还要办满月酒。长沙县有用鲤鱼给婴儿亲嘴并喂汤的习俗,俗称“开荤”,或取“鲤鱼跳龙门”之意。亲友赴宴,赠之金银手钏、项圈、“长命锁”等物。 婴儿满月后,一般要由母亲抱着出门去外婆家看望,叫 “回窝”或 “出窝”,俗称“出日文”。外婆要用五彩丝线绑一个红包在婴儿的身上,称为“百岁钱”。钱数应取吉利数字,如100元,意为“长命百岁”,40元意为“四季发财”,80元谐音“发”等,忌讳30、60、70、90等数目。五彩丝线据说能够辟邪,即与六朝时梁朝宗懔撰写之《荆楚岁时记》中所记载系“长命缕”的寓意相近似。回家时,外婆家要赠送询粉、鸡蛋、猪脚等催发奶汁的食品。 7.开荤 婴儿满百日,用小活鲫鱼一条蒸汤吃,俗称“开荤”。也有吃小游鱼的,取游鱼灵活上游之意。 8.取乳名 乳名要求好听、吉祥。旧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婴儿死亡率高,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前途光明,乳名多取长寿吉祥之意;有的又担心孩子的名字太高贵反而折福减寿,特意取猫、狗、铁牛、石头等贱名。有的为了表示不看轻女孩,将女孩取男孩名字;相反,男孩取女孩名字以表女孩天生低贱,可避免妖邪找麻烦,甚至将男孩耳坠穿耳环孔,谓女身可避鬼蜮。有的为表示百无禁忌,按排行随便喊大伢子、二妹子、满伢子等。山区喊男孩“某妹子”,喊女孩“满伢子”。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23:03 , Processed in 0.1636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