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可移动的文化遗产约1200万件,已知地上、地下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近40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1处,世界遗产30处,世界文化遗产27处(含文化、自然双遗产4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其精心呵护、传承发展,是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职责。 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政府采取措施,加大投入,自2003年起,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 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事情,因为历史的血脉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心之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在我们的周围,她是我们汇聚和包容56个民族的魂之所系,是国家的根之所在,是我们生活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精神财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代表并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它的落实需要许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关注与参与。普查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祖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政府主导的原则下,吸纳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为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形成了共识。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全国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 周和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17:42 , Processed in 0.1733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