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书院 ◆城南书院碑刻 城南书院原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在潭州的居所,建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营造了“城南十景”。南宋大儒张栻、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声名远扬。清乾隆十年(公元1740年),湖南巡抚杨锡绂迁建城南书院于天心阁下。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巡抚左辅复建于妙高峰,道光帝御书“风长”匾额。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辛亥革命后湖南第一师范。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毛泽东心忧天下 ◆ 毛泽东心忧天下碑刻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学习。在此,毛泽东成绩优秀,志向远大,被誉为“身无半文,心怀天下”。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学校先后聘毛泽东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青年毛泽东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的生涯。这一时期,他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任弼时等也曾在第一师范学习或工作。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左宗棠城南立志 ◆左宗棠城南立志碑刻 城南书院名贤辈出,著名学者孙鼎臣、余廷灿、贺熙龄、何绍基、郭嵩焘等先后主讲于此。历代名人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胡林翼、王闿运、张百熙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读。率军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19岁时亦就读于此,老师夸其说:“天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黄兴城南攻读 辛亥革命领袖黄兴,19岁(公元1893年)进入城南书院读书,一连学了5年。早年黄兴资质聪慧,志向远大,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当时他“觉科举之制贻害无穷”,并从此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长沙抢米风潮 ◆长沙抢米风潮碑刻 1909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粮食收成锐减,饥民猛增。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铁城鏖战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9月),太平夭国西王萧朝贵率部攻夺长沙,直达南门天心阁下。太平军昼夜攻城,但因兵力单薄,难以展开围攻,使守城清军得以集中进抗。萧朝贵身先士卒,执旗督战,不幸为炮弹击中,旋死于城南妙高峰下。太平军攻克,于十月撤去,长沙城成为太平军入湘征战以来唯一没有攻破的城池。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村名人公寓 ◆南村名人公寓碑刻 妙高峰南村巷现有两栋连体青砖楼房,1926年由教育家方克刚与历史学家罗元鲲合建。罗元鲲是毛泽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碑刻 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城南天心阁、妙高峰曾为会战重要阵地。特别是第二次会战时,据守城南阵地的官兵抱着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一拼,重创强敌,并击退了敌军进攻。 (本图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陈览月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6 , Processed in 0.3465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