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化龙池历史文化街区

2009-12-29 19: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1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三、主要文物古迹、历史建筑

1. 程潜公馆(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拟申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果园21号为程潜的一处公馆旧址,今为省粮食局居民住宅,已安排居民迁移,进行大修,拟辟为湖南和平起义纪念馆。公馆建筑面积32666平方米,二层青砖楼房,内房为砖木结构,二楼有走廊和木栏杆,镂花窗棂,古朴典雅。公馆外墙正中为石库大门,进门为宽大客厅。客厅高齐屋顶,坡屋顶上安有亮窗,以便采光。

    程潜(1882--1968),字颂云,长沙府醴陵人。国民党元老,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护国战争中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北伐战争中,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取南昌、克南京,功勋卓著。1948年出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l9498月与陈明仁将军共同宣告起义。后任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2.《湘江评论》印刷处(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

    白果园33号为一普通民房,青砖清水外墙,坡屋顶盖小青瓦,进门大厅堂宽敞而周正,很像一个车间。据当地居民口碑相传,这栋房屋为l916年实业家章克恭等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印刷车间旧址,《湘江评论》曾在此印刷。

    章克恭(1879--1935)为一开明实业家,早年就读明德中学,l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任湖南银行行长,后出资参与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盐业公司。在长沙创办麓山玻璃公司、光华电灯公司、湘鄂印刷公司、百合影院、正大五金号等企业。l934年出任湖南第一纺织厂厂长。他热心支助教育事业,曾先后捐助隐储女校、湘雅医学院、明德、楚怡、修业等学校。以章克恭的为人,他所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勇于承接《湘江评论》的印刷是很有可能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湘江评论》。它以湖南生联合会的名义发行,由联合会文牍股干事毛泽东任主编,于1919714出版创号,分“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拦目。《湘江评论》一诞生,就充溢着敢于向一切反动落后势力挑战的无畏气魄,文笔明快、泼辣、生动,带一股破竹之势。它抨击帝国主义的国际强权政策,揭露它们虽然高唱“平等主义”、“民族自决”,实际上干的却都是侵略与分赃活动;它批判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疾呼必须用时代的大潮彻底冲荡净尽。《湘江评论》出版后,创刊号当天即告售罄,第二期加印至5000份,在湖南极受欢迎,并很快引起全国其他报刊的注意。虽然《湘江评论》仅出5期即遭封禁,但对湖南,乃至华南地区的学生运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3. 八大公沟遗迹(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

    八大公沟原名八大御沟,始建于清雍正(1723--1735)年间,因经皇帝御批,故称御沟。1930年改称公沟。公沟系砖石边墙、麻石底盖板结构,l949年后逐年改造,大部分改成砼管道。1930--1932年,市政处对一、二、三、七公沟分段进行疏浚,计疏浚长度8400l947年,市政府工务局动员20余人,调查淤塞情形,写出了报告。19491012月,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对八大公沟现状作了调查,组织专业队伍疏沟。1950年,共疏浚公沟14278,修理改建公沟4675,挖出污泥5876吨,基本解决了当时一些沟段多年淤塞、排水不畅现象。1958年初,市城建局为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开始“旧市区麻石街沟改建工程”,组织专业班子勘测设计,对八大公沟作了较大的疏浚和改建工作。

    流经白果园、化龙池的公沟为第七公沟。第七公沟流经东、南、西三区,总长35768,其中混凝土管道12754,砖石暗沟2571,瓦管20443。主沟起自都正街,经红光街、东门捷径、永庆街、丰盈里、白果园、化龙池、大古道巷、晏家塘、南门口,沿西湖路南侧入湘江;接纳高正街、尚德街、解放路、文庙坪、里仁坡、天心路、城南路、马益顺巷等高地支管来水,汇水面积l l792公顷。今长沙公沟遗迹仅存这一处,十分珍贵。

4. 善化县学宫照壁(芙蓉区不可移动文物)

善化县学宫照壁遗迹位于化龙池中段。清光绪《善化县志》所载善化县学宫图上绘有照壁,正对化龙池。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照墙幸存。照墙由青砖砌成,下为须弥座形墙基,高约4米,长约6,厚40厘米,“文革”时曾作语录墙。因被一民居利用作为院墙,故能保留至今。

5. 善化县学宫围墻、拱门(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善化县学宫围墻、拱门遗迹位于天心区出入是门趣园巷与芙蓉区东文庙坪接界处,为青砖灌斗墻, 墻顶砌有墻檐,长约20,高约5,右下部有砖砌拱门痕迹,疑即“出入是门”遗址。“出入是门”之街名也因善化县学宫而名,此街原通向学宫南门,因学宫西门平时紧闭,出入必走此门。也寓意进入仕途,必出入是门。出入是门语出·万章》: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6. 甘露井(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甘露井位于出入是门东侧趣园巷,已有近300年历史,今日尚存,且水质较好。甘露井因此处原有甘露禅林而得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甘露禅林在东学巷,原名七星庙,又名西陵宫,光绪元年建。”趣园在原善化县署和善化县学宫附近,曾是文人学士雅集之所,用甘露井之水品茗是趣园一大趣事。甘露井为单眼井,井水冬暖夏凉,旱季也不干涸。井台开阔,井前有大片空坪。井眼两头有石栓,以便晚间井盖上锁。到民国时期,善化县撤销,文人雅士渐渐淡出趣园,趣园成为市民聚居之区,甘露井成了南门一带有名的饮用水源,终日汲水者、洗衣洗菜者以及挑水卖水之人熙熙攘攘,热闹不已,为当年长沙一景。

    民国元年(1912),此地建起了两座学校,即长沙县立第一高小和崇德小学。崇德小学由凌金耀创办,今仍存“崇德里”之街名。

7. 予园公馆(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吊马庄1号予园为长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建筑之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冈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称形式。木地板,设有防潮层。前院内种植藤树,环境十分幽雅。

    原屋主为长沙著名中医师刘建薰,今为其后人所居住。刘建薰早年留学日本,为原福建省主席刘建绪的堂弟。

(请接下页)(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0 10:37 , Processed in 0.0870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