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圣经学校暨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2009-8-25 21: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0| 评论: 0|原作者: 《芙蓉古韵》编委|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湖南圣经学校于1917年创办于韭菜园。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在我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镇,成了他们开展活动的重要据点。在传教方式上,基督教很注重“教育事业”和“社会事业”,因此兴办学校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917年,美国内地会传教士葛荫华来到长沙,在今芙蓉区韭菜园租下了几栋民房,创办起了湖南圣经学校。该校以后陆续扩张,建起了琉璃瓦顶的教学大楼和环境雅致的校园,生源遍及全国乃至台湾、南洋地区。抗战时期学校一度停办,1937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曾被软禁在这里迷数月之久。随着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北大、清华、南开大学陆续南迁,在长沙联合为临时大学,校址就设在湖南圣经学校。193710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分任总务长、教务长和建设长。一时精英荟萃,陈寅恪、叶公超、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秀等等一大批名教授聚集在这里,为众多学子授业解惑。数月之后,由于战局进一步恶化,长沙临时大学于19382月开始西迁昆明,即后来的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圣经学校继续开办,由美国传教士饶培德任校长。1951年该校由湖南省基督教三自革新会接管,1955年并入北京燕京神学院。

湖南圣经学校教学楼旧址至今尤存,即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东侧、今省人民政府二院内西侧的第三办公楼,其他亭阁等附属建筑,20世纪60年代后因大院内部改建拆除。

(本文录自200612月第1版《芙蓉古韵》,主编钟新莲;执行主编刘闻振、陈先枢。撰稿《重大考古发现》,黄琳;《历史街区写真》,刘闻振;《老街古巷遗韵》,杨里昂、陈先枢;《古迹名胜揽胜》,李少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杨嘉音。)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5:49 , Processed in 0.3635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