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稻田

2009-8-24 23: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8| 评论: 0|原作者: 《芙蓉古韵》编委|来自: 名城长沙网

潭州城边多野田,黄茅白苇远连天。

莫言楚国无生理,亩地如今值万钱。

这是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长沙竹枝词》中所写的长沙城边的情景。随着市区的扩大,后来这些“野田”被围进了城垣之内,至今芙蓉区马王街东侧还有一处叫“古稻田”的街道,就是当年野田变街市的产物。明万历间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中称此稻田为“王府稻田”,可见明代古稻田是吉王府的属地。古稻田是一条幽静的小巷,街上没有什么店铺,今为一个居民小区。

在老一辈居民的记忆中,“古稻田”曾经是一个有名的地方,因为在30年代,湖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设在这里,人们都称该校为“稻田师范”,那时从这里经常有一队队女学生打着旗子,唱着“打倒土豪除军阀”的歌,走向闹市,去宣传国民革命、欢迎北伐军,附近的居民都向她们投去羡慕的目光。稻田师范是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创办的,起初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分钱,徐老凭着自己的一片赤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办起了这所学校。由于办学经费缺乏,学校经常弄得焦头烂额,难以为继,故徐老到处奔走,就像镥锅匠一样弥缝救急,因此人们送了他一个绰号:徐二镥锅。“稻田师范”就是这样挣扎着存活多年,而且越办越红火,长沙最早的一批女教师不少都是由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后来学校几经变迁,到抗战前已不复存在。20世纪90年代长沙一些教育界有识之士以徐老为榜样,白手起家重新办起了一所稻田中学(因古稻田已成人口密集区,只得另择校址),然徐老的“稻田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本文录自200612月第1版《芙蓉古韵》,主编钟新莲;执行主编刘闻振、陈先枢。撰稿《重大考古发现》,黄琳;《历史街区写真》,刘闻振;《老街古巷遗韵》,杨里昂、陈先枢;《古迹名胜揽胜》,李少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杨嘉音。)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3:29 , Processed in 1.8085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