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寺位于望城县西南白箬与莲花交界的龙洞村庵梓山,始建于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为长沙开福寺豁达法师首创,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当时豁达法师有“六和偈”自铭,曰:“戒能和同修,身能和同住,见能和同解,利能和同均,意能和同悦,言能和无争。”寺名“六合”,即“全六和为一体”之意。 六合寺所在的庵梓山,峰峦竞秀,树木葱茏,山径崎岖,流水潺潺,环境十分幽雅。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县西五十五里,龙洞后壁六台寺前有毛栗树,大围丈余,中空生竹,为一方奇观。寺有“香火田二石”,为其主要经济来源。民国时期六合寺为比丘尼丛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释大镜和释极乐等参加农业生产,加入互助组,但从不离庵寺他去。1968年10月,“破四旧”运动达到高潮,六台寺被拆得片瓦不存,连地下也掘地1米。1980-1987年大镜法师募资重建六合寺,兴建了山门和大雄宝殿,重新供奉释迦牟尼、阿南迦叶尊者佛像,寺前建放生地,全寺面积500余平方米,住主比丘尼已近20人,今为望城县佛教协会驻地。邑人蔡干军撰《六合古寺》联云: 佛果说三生,听此俗缘尽了; 仙缘通六合,许他觉路齐登。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12:09 , Processed in 0.0874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