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大道中段北侧,芙蓉路与建湘路之间,今国贸大厦与家乐福超市一带,清代这里为校场所在地。校场是旧时军队演练、比武的地方,此处校场建于顺治六年(1649),占地宽广,场内有演武厅、鼓亭、将台、走马营等设施。清朝末年,在今东风路西侧修建协操坪,作为新军的操练场地,校场不再使用。附近的校正街、校横街之名都因校场坪而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巡抚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为了培训新军骨干,在校正街筹办武备学堂,从营兵中选拔学员,学习近代军事技术,并配置快炮6门和各式步枪。后又附设兵目、将军、陆军速成三所学堂。民国建立后,在武备学堂原址又先后创建陆军小学堂、湖南讲武堂。从清末到民国,从这里走出不少高级将领,其中有程潜、鲁涤平、谭道源、张辉瓒、唐生智、唐生明、贺耀组、陶峙岳、彭德怀、黄公略等著名人物。1926年至1929年这里曾作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的后身)第三分校的校址。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邓华即出自该校,开办之初首次招收女生班,后来成了著名女兵作家的谢冰莹就是最初从这里报考后去汉口分校参加北伐军的。 校场坪的南面,修建粤汉铁路时建了火车东站,1937年11月24日,日军出动飞机4架轰炸火车东站,校场坪因与车站临近,也被炸成一片瓦砾场。此后校正街一带成为贫民区,这里住着一些挑夫、黄包车夫、板车工人,靠为车站送客运货为生,人居环境十分恶劣。20世纪80年代修建芙蓉路,校正街一带的棚户拆除,现在这里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闹市区了,著名的国贸大厦就建在这里。 (本文录自2006年12月第1版《芙蓉古韵》,主编钟新莲;执行主编刘闻振、陈先枢。撰稿《重大考古发现》,黄琳;《历史街区写真》,刘闻振;《老街古巷遗韵》,杨里昂、陈先枢;《古迹名胜揽胜》,李少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杨嘉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3:39 , Processed in 0.0940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