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灵云寺位于望城县白箬乡桃花冲。旧时,此地桃树甚多,每逢三月,落英缤纷,故名。寺号灵云,大概是福州灵云山志勤禅师因见桃花悟道而作偈道: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痴。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该寺院始创于清初。顺治五年(1648).有一游方僧人戒虚来到桃花洞,向当地士人吴去慵募化了一块土地,搭建草屋居之。戒虚不久离去。洞外文姓环居,有文祝山、文自东两人,对另一僧人不韵禅师表示敬仰,乃募戒虚留下的草屋给他居住。去慵先生慨然允诺,并以桃花洞之田租收入供其衣食;又将草庐易之以竹,号竹楼主人,取名灵云寺。不韵圆寂后,他的法嗣松涛禅师,绍其宗风,规模宏远,未几飞锡西山。经两传,一叫顶禅师,一叫见禅师。适值吴三桂叛乱,灵云寺又化为废墟。康熙二十五年(1686),敬堂禅师矢志恢复灵云寺,吴去慵的后代亦“施田饭僧”,远近乡人也给予资助。几年后,一座“宫殿崔巍,佛像辉煌,钟鼓备陈,回廊壮丽”的佛寺又拔地而起。康熙三十年(1691),一梁姓地方官吏来寺清丈土地,见敬堂禅师仪表非凡,心甚慕之;又邑人文于岸请以桃花洞口的田粮编人僧户,得到许可,信众亦有施舍香火田者,从此灵云寺占有若干土地,“始成一大丛林,僧徒不下百众”。 清光绪年间,该寺住持福慧又加以修葺,一时成为湘西巨刹。民国时为“长沙八大丛林”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寺宇被毁,僧徒他去。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12:13 , Processed in 0.1643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