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包括工厂大门、钟楼、两侧办公楼、栈道、码头等,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其中以雄壮高大的西式大门最有特色。门楼为方形,建筑面积41平方米,高13.5米,宽3米,进深4米,砖墙、混凝土平顶屋面,离门4米处建门卫室左右相连,组成弧形平面布局。大门四角各由两根圆石柱支撑,石砌拱门,三层楼檐外伸,构造庄重,半圆形顶心,别具一格。门框上部一颗硕大的五角星浮雕更显门楼庄重。大门规模与结构,当时与武汉国棉六厂、石家庄纺织厂的大门相仿,号称全国“三大门”。 建于1919年的外廊式办公楼亦有特色,主楼两层,另设架空防潮层,通透式走廊外开拱形大窗,门厅突出于楼前,坡屋顶前方一字排开9个天窗,与主屋顶垂直交接,造型十分独特。 工厂建于1912年,初名经华纱厂,为官商合办。1913年汤芗铭任都督,将纱厂收归省办,更名为湖南第一纱厂。谭延闿三度主湘时初具规模。上世纪30年代初是纱厂的扩展时期,省政府拨款153.65万元开办湘省第一家动力织布厂,由何元文任厂长。经过两年的筹建,扩建了厂房,添置布机248台,新增1万纱绽及整经、浆纱、锅炉、发电等设备,于1932年投产,更名为湖南第一纺织厂,年产纱2.5万件,棉布2000余匹。大部分机器设备及厂房毁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抗战胜利后,在遗址上复建裕湘纱厂。 2002年湖南第一纱厂大门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2005年大门及早期建筑群进而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29 , Processed in 0.2896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