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位于长沙岳麓山清风峡南侧。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僧尼智仙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地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故名隋舍利塔。舍利,梵文音译,意为身骨,即为死者火化后存留的骨质结晶。塔建于隋仁寿二年(602),五年时毁。民国元年(1912),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塔平面方形,花岗石建,高约3米,宽1.5米,呈僧帽形,塔顶山花蕉叶上刻菩萨,中置宝刹相轮五重,项尖圆盖,象征圆光。塔座为须弥座,四角形似芭蕉叶,座上为十三天。所谓须弥座是说台座形似须弥山。须弥山是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泛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塔前竖碑,正面刻“隋舍利塔”,背面刻“共建菩提”。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护栏。“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文革”后按原貌修复。 1993年舍利塔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28 , Processed in 0.5906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