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祠堂位于宁乡县沩山乡大冲村,距沩山镇2公里,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土砖青瓦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戏楼、五福堂等主体建筑构成。大厅高阔,庄正肃穆。两厢回廊紧凑,配合和谐,尤以戏台有特色。进祠堂大门即为戏台底,台底亦为进入祠堂的通道。戏台面对祠堂的庭院,戏台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木柱下为须弥形石础。戏台呈长方形,前台面阔约8米,进深约9米,高约2.5米,台前设有花格护栏,朴实无华。祠前为沩水源头,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鸟语花香,今为沩山高氏后裔聘人居住管理。 沩山高氏名人辈出,最有名者为高诗放。高诗放(1843—1904),字德元,号青珊,同治年间投楚军,屡立战功,升授遵义协镇、云南普洱总镇等。诰授建威将军、奇成额巴图鲁,以提督军门记名,晋授光禄大夫。高青珊之孙高继青为长沙解放前夕的进步青年,时任长沙克强学院学生会主席,他为掩护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秘密印刷厂,而被特务杀害,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授他为革命烈士。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5 , Processed in 0.2070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