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台在岳麓书院大门前,北依山麓,坐西朝东,前临广场称桃李坪。院门高踞于桃李坪马路西侧,为一单檐硬山三间大门,额书“千年学府”四大字。进入院门,即一高台称赫曦台。南宋朱熹在书院讲学时尝改岳麓山顶曰“赫曦”。故赫曦台原在岳麓山顶禹王碑附近,明正德二年(1507),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应邀来书院讲学,登上赫曦台,留下佳作: 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书院山长罗典筑台于今址,道光元年(1821)发现赫曦台残碑,遂改名赫曦台,以存纪念。同治七年(1868)重修,易石柱一对。1985年修复,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长沙戏台典型形式,平面呈凸形,前部一间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硬山结合,比例匀称庄重。卷棚檐口弓形山墙、青瓦顶琉璃脊饰剪边等做法,为湖南传统建筑典型风格。台的左右两壁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大字,右为“寿”字,相传系清代老道人所写;左为“福”字,为清代书院山长所书,苍劲有力,赫然入目。台中央新置屏风,恭录张栻、朱熹、王守仁、毛泽东吟咏赫曦台的诗作。台中四柱,挂有两副对联: 其一为北大学教授商鸿逵所撰: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其二为清代湖南巡抚左辅所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27 , Processed in 0.9044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