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麋古刹位于望城县黑麋峰乡黑麋峰顶的西坡,原为道教“麋峰古观”,后为佛教所用,改为佛寺,释家称之为长沙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据传,唐代刘仙姑来此修身前,这里就有庙宇建筑,仅前后两进,规模亦简。至明万历四年(1576),才扩建成三进,并有东、西两厢,皆石梁石柱支撑,横梁石两边镌有飞龙、八仙等人物山水,椽皮檀木全经油漆,上盖陶制筒瓦,建筑结构异常坚固。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以后毁建相继。 古刹门首上方嵌有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石,上镌“黑麋古刹”楷书庙匾,边框刻有人物花卉堆作,大门两侧有一对造型美观、雕刻精湛的汉白玉公母坐狮。第一进神龛内是魁伟的红脸关公和两旁侍立的关平、周仓塑像。上悬横匾两块,一为“神文圣武”,一为“道高云深”,传为庸代著名狂草书僧怀素所书,笔力道劲,龙飞凤舞。东、西两边设有钟亭鼓架,每日晨钟暮鼓,清越悠扬,在高山深谷中久久回荡。 第二进供奉的是昔日周境百姓崇拜为雨神的周真人。殿内最前一块匾额为“霖雨苍生”,后面匾额是民国初期湘督谭延闯所书“与天地参”,并用序言说明此四字缘由。对联甚多,其一云: 苦行习禅宗,证果登真,贝叶红鱼同火化; 遗言详志乘,为霖济早,婴儿白鸟显灵威。 第三进是扩建的佛殿,中间有一尊高大的弥勒佛像,两边排列了几尊较小的佛像,对面有一尊韦驮望佛像。左龛设观音菩萨,右龛供奉刘仙姑像。东、西两侧壁龛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和二十四位诸天菩萨,都是精工雕塑箔金装在玻璃护框里,金光耀目,工艺精致。 西厢毁于1958年,一、二进和东厢则毁于“文革”时期。佛殿1985年动工部分修复,仅存佛殿空架加瓦捡盖,殿内石砌龛台3个,木制两侧壁龛和3间殿门。谭延闿楷书“与天地参”大匾,重新整修油漆和箔金,悬挂殿门之上。1995年3月,黑麋佛寺重建,恢复宗教活动。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2:45 , Processed in 0.2884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