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祠堂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岩前村槐花塅。今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坡屋顶盖小青瓦,两侧双檐翘角封火山墙,建筑庄严周正,左右对称,大堂3扇大木门,中门高大,两侧门稍小。堂前有两级台阶走廊。 余氏祠堂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3),始为余氏族长余文汉所创建。祠堂修建期间曾发生族长资助江西穷秀才朱轼赴京赶考的动人故事。朱轼(1664—1736),江西高安县人,自幼勤奋好学。一年朱轼欲赴京会考,但苦于囊中羞涩,便星夜兼程到文家市槐花瑕,找到正为余氏修祠堂的父亲求助,无奈父亲是一个穷木匠,父子不禁抱头痛哭。余氏族长文汉公见状,即以锯木为题要朱轼应对,朱轼不假思索应道:“送往迎来,其所厚者薄也。”余文汉见其才思敏捷,器宇非凡,即馈赠盘缠,助其赴京。以后,朱轼连试连捷,扶摇直上,累官至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为感恩余氏,雍正年间,朱轼向余氏祠堂赠送一块“清时登俊”金字匾,并种樟树两棵,均保存至今。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3:14 , Processed in 1.4290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