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大屋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捞刀河畔。新开村旧名发华寺,当地人叫发八寺,故沈家大屋又称发八寺大屋。古民居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环境十分优美。屋场主体建筑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旧时正厅及横厅挂有“桐第安荣”等巨型黑漆金字匾额16块。房屋墙基由红沙石、青砖砌成,墙体由厚实的土砖砌成。正厅高达9米多,其他房屋高达8米以上。屋内正厅、横厅、十字厅、巷道、走廊等所占面积很大,而且左右对称,给人以空阔舒畅之感。今存建筑面积13541平方米。大屋北侧建有师竹堂、筠竹堂、三寿堂、德润堂、崇基堂等建筑。整个建筑群由17间厅屋、30多条巷道和长短回廊将20多栋共200多间房屋连成一个整体,房屋重叠,巷道回环,庭院相隔,层次分明。精美的格栅门窗木雕、古老的天井照壁,构成浏阳清代民居浑厚的风格。专家考察后,认为沈家大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完全可以与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岳阳张谷英村媲美。 沈氏家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族人沈步开为前清四品武官,新开市原沈氏宗祠昔有皇帝授予沈步开的金字匾“花翎游府”。大屋先主沈抟九为清乾隆间人士。大屋由沈抟九膝下6个儿子筹资兴建。据沈氏族谱记载,沈抟九祖孙4代有6人曾诰赠“奉政大夫”,2人为“奉直大夫”。沈氏家族又与同镇南岭村人、辛亥革命志士、民国湖南军政府首任都督焦达峰有联姻关系。焦达峰夫人沈菁莪变卖首饰支持丈夫从事革命活动,堪称女中豪杰,焦的岳祖沈荣全、岳父沈寅谷亦威望极高。而焦达峰的胞妹焦六兰则嫁给了师竹堂的沈差提。焦达峰曾于辛亥革命前夕回沈家大屋宣传革命。 2005年沈家大屋清代建筑群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3:04 , Processed in 0.0967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