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潮宗街梓园6号为一处四合院,建筑面积达1311.37平方米,今为居民住宅。梓园之街名源于清乾嘉间礼部尚书刘权之宅第在这里修建的后花园“梓园”。相传清末“梓园”为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的宅同,名“絮庐”。民国时,家族没落,就被改成了旅社。上世纪50年代初曾作陆军医院和二轻干校等。 半拱形石库大门右侧有一块40厘米高的小石碑,上刻“树德堂”。大门宽约3米,高约4米,门楣颇高。木门上被铁钉固定的铁皮早已锈蚀、剥落,但从铁钉组成的图仍可辨认出两扇门从右至左钉着“肃静”两个篆体大字。大门花岗石门槛上有两条深深的凹槽,据说是供人力车进出的轨道。大门内深藏一个约200平方米的院子,断为两截的汉白玉门额“絮庐”横摆在走廊边。西边是三层主楼,顶层南北两侧各突起一座阁楼,犹如公馆的双眼。北面为两层侧楼,与主楼相连。都有4米宽的走廊,共有3处上下楼梯。院南侧耸立一座由4个木柱支撑起的戏楼,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脊上有透雕砖雕装饰,飞檐翘角。戏楼内部有木构藻井,虽已改为杂屋,彩绘图案仍依稀可辨。院东是一排从北向南逐步下降的封火墙,墙内为走廊,连接北面的住房和南面的戏楼。 梓园6号是长沙城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四合院之一,旧戏楼为城内惟一存世的一座,实为难得,2005年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并列为长沙市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老建筑》,主编谢建辉,撰稿陈先枢,摄影罗斯旦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23:30 , Processed in 0.2215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