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密印寺

2008-7-19 11: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1|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密印寺(“密印”含意为主持僧信奉印度密教)位于宁乡县沩山之山腰、毗卢峰下。此处虽是山腰,却纵横数里平畴绿野,流水淙淙,清风习习。青松、翠竹、银杏、红枫相映成趣,海拔400多米。

密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灵祐禅师。他继承佛教禅宗仰山宗衣钵,于唐元和九年(814)建密印寺。现在密印寺山门还有当年建寺时石刻的“般若道场”四字,寺门两边有“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的隶书对联,门坊顶上有“敕建什方密印寺”的长匾。对联出自陶汝鼐《沩山密印寺》诗,全诗为:

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

什方密印寺,飞落白云间。

我国佛教禅宗创立于南朝刘宋时期,唐前期分为南、北二宗。到唐后期,北宗衰落,南宗盛行,并分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教派,世称“禅宗五家”。其中的沩仰宗即创始于密印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高僧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后灵祐禅师又传法仰山(在今江西宜春),创立了沩仰宗。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达3000多人,寺田3700亩,盛极一时。传说当时寺内铸有千僧锅,可作1000人的饭。宋大观元年(1107),铸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担,遂有“密印三藏”之称。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替,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除禅堂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所建外,其余均为民国时重建。“文革”期间,密印寺曾废为学校。上世纪80年代再次修复,已基本恢复旧观。今仍为佛教场所,有僧众住持,并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印寺现分为8个部分,即山门、庭院、大殿、后殿、左右配殿、左右禅堂、祖堂等。

山门在沩山之麓,为密印寺进出之所。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硬山顶,盖黄色琉璃瓦,中置宝瓶,两端有鳌鱼鸱尾。中为拱形大门。拱门左右有侧门,又有红琶排墙两扇,分别向两边展开,并接土红围墙转而朝后延伸,直到山腰。

进入山门,是一长约67,宽约62米的宽阔庭院,左右分列放生池。原庭内绿荫华盖,馨香醉人,唐刘长卿《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诗云:

庭有南中树,年华几度新。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菌。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菲芳一雨均。高柯倘为揖,波海有良因。

穿过庭院,即是大殿。大殿又称正殿、万佛殿,是密印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全寺的中心。大殿系民国22(1933)重修,为砖木石混合结构,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高27米。正脊饰蟠龙吐珠等泥塑浮雕图案,中置宝顶,两端为鳌鱼鸱尾。大殿正面有石金柱8根,其他三面石檐柱18根,均为白色花岗石所制;四周为走廊,庄严肃重,气度大方。殿前有珠红槅门三排18扇,上雕以花卉禽兽图案。迈入槅门,正面即为三尊大佛像,通体箔金,辉煌耀目。正中是释迦牟尼像,高lO多米,端坐于金莲座上,手持宝塔,仪态端庄。殿壁四面,全部以塑有佛像的陶砖排砌,全部箔金,共12182块,形态逼真,情仪各异,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感和神秘感,为我国佛寺所仅见。

大殿两侧为配殿,左为餐殿,又称斋堂;右为寝殿,又称卧堂,有石金柱10根,石檐柱12根。大殿后为禅堂,又称法堂,是僧众举行法事之处。禅堂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堂外有走廊,内为厅堂,又有石金柱4根。祖堂是历代寺僧祭祀沩仰宗始祖灵祐禅师之所,处于禅堂左右,中有游亭相接,至今供祀如旧。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12:46 , Processed in 0.0894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