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指陶太尉,即东晋长沙郡公陶侃。传说陶侃曾在岳麓山道林寺旁“种杉结庵”,居住读书,名日“杉庵”,其遗址在岳麓书院内。又传陶侃在此凿井,以利起居之需。唐末诗僧齐己游历“杉庵”时,写下了《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一诗: 太尉遗孤井,寒澄七百年。不闻陵谷变,终与姓名传。 影浸无风树,光寒有月天。林僧晓来此,满汲洒金田。 陶侃(257—333),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系晋代名将,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官至太尉。太尉,金印,紫绶,掌军事,尊同丞相。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今日长沙仍然留有多处遗迹,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天心区灵官渡附近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侃年轻时居于此。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的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款待客人。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南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就在相传他们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祠内有井,亦名为“太尉井”。 小西门内古潭街西侧又有小巷名“白鹤观”。据《岳麓志》载,白鹤观中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相对,此高楼乃陶侃射杀岳麓山噬人恶蟒的射蟒台。 晋咸和七年(332),陶侃卒于武昌,遗命归葬长沙。《大清一统志》、《元和郡县志》均记载陶侃墓在长沙县南二十里。今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陶公山”可能为陶侃墓葬之地。陶公山海拔仅30米左右,今日已被苍松翠柏和一片片民房所覆盖,墓葬已无觅处。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井文化》,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1:39 , Processed in 1.1205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