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页) 百泉 百泉为岳麓山青风峡至岳麓书院,沿溪涧众多泉井的总称,书院内建有百泉轩。泉水细流形成潺潺小溪,缓缓流动的细泉常发出幽雅和谐的声音,使人感到惬意,因此形成了岳麓八景之一——“曲涧鸣泉”。清乾隆进士、苏州府知府周锷回长省亲时作有《曲涧鸣泉》一诗,诗云: 碧玉山泉出峡清,流来曲涧韵(王+从)(王+争)。空斋夜听三更雨,绕户风腾万马声。 香送落花春婉转,人方倚树月分明。如闻绿绮调冰柱,何事尘心更不平。 清沅陵诸生吉启楠亦题有《曲涧鸣泉》: 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 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潺湲雅兴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百泉轩创始于宋,为朱熹、张栻讲学时所建,在讲堂之右,文泉之旁。宋乾道三年(1167),张栻主教书院,朱熹来访,同居百泉轩中,“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原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今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复建。占地270平方米,单层歇山六问,檐高3. 宋以后历代,百泉轩多次重修。元代延祜元年(1314),长沙通判刘安仁重修岳麓书院和百泉轩,大哲学家、教育家吴澄为之作《重修百泉轩记》,对百泉大为赞赏,谓百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四时澄澄,无豪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息。居于其问,名百泉轩,又为书院绝佳之境。”百泉轩的两副对联生动刻划了百泉与书院文化的关系。 其一: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其二: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重修百泉轩记 元·吴澄 昔孟子之言道也,日“若泉始达”,日“源泉混混”。泉乎泉乎!何取于泉也。泉者,水之初出也。《易》八卦之中,坎为水;六十四卦之中,有坎者十五。水之在天为云为雨,而在地则为泉。故坎十五卦,象水者十一,象云者二,象雨者一,独下坎上艮之《蒙》,水出山下,其象泉,而以拟果行育德之君子。岳麓之泉,山下之泉也。 岳麓书院在潭城之南,湘水之西,衡山之北,固为山水绝佳之处。书院之左有泉石一,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而北,折而东,还绕而南,诸为清池。四时澄澄,无豪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息。居于其间,名“百泉轩”,又为书院绝佳之境。朱子元晦、张子敬夫聚众同游岳麓也。昼而燕坐,夜而栖宿,必于是也。二先生之酷爱是泉也,盖非止于玩物适情而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惟知道者能言之。呜呼!岂凡儒俗士之所得闻哉。 中经兵火,轩与书院俱毁。至元丁亥,始复旧观,上距乾道丁亥二先生游处之时,百二十一年矣。延祐甲寅,潭治中(王+巢)陵郡刘侯又重修之,侯与余,相好也。余亦深知侯之为人,故其修是轩也,余为之记。侯名安仁,字德夫。余为谁?临川吴澄。 (请接下一页)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井文化》,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0 07:00 , Processed in 0.1159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