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泉 白鹤泉在岳麓山麓山寺观音阁右侧,为寺僧和过往游人饮水之所。明《岳麓书院志》载:“泉出石中,甘洁不涸。”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亦云:“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 从文献资料分析,岳麓山桃子湖至白鹤泉一带,是古代鹤类的栖息地。这种大型候鸟,喜欢生活在水际或植被丰富、水源充沛的沼泽地带。至于白鹤何时离开岳麓山,无法考证。 白鹤泉的确是岳麓山中的一口奇泉,《新修岳麓书院志》谓:“冷暖与寒暑相变,盈缩经旱潦不异。”意思是说泉水温度随冬夏而变化,夏凉冬暖;而水的流量不因旱季和雨季而发生影响,保持均衡。所以誉为山中“第一芳润”。北宋“铁面御史”赵忭《白鹤泉》诗云: 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 自非流异禀,谁知涸中仙。 南宋绍兴二年(1132),抗金名将李纲出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他早慕白鹤泉之名,下车伊始就直奔岳麓山,夜宿岳麓寺,当掬饮到白鹤泉水之后,赞不绝口,在《宿岳麓寺》 诗中写道: 步上法华台,试酌白鹤泉。 泉味俨如昔,松竹自碧鲜。 自明代以来,各住持僧均加整修。清乾隆进士张九镒归里掌教岳麓书院时作有《白鹤泉》: 沙井汲寒渌,何如山上泉。旧闻来白鹤,此事渺千年。 我欲呼明月,相将浣碧天。僧雏延客坐,煮茗意欣然。 可见,用白鹤泉水煮茗是麓山寺僧招待客人的极品。清光绪三年(1877)湖南粮道夏献云建亭护泉,刻碑立石以纪其事。碑刻翰林院编修杨翰所书张拭《酌白鹤泉诗》: 谈天终日口澜翻,来乞清泉醒舌根。满座松声间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 谈中知味谁三咽,妙处相期岂一尊。有本自应来不竭,滥觞端可验龙门。 抗日战争中,亭毁于战火。1956年人民政府重修。今井有汉白玉石栏围护。亭上原刻有曾广言所撰对联: 鹤去泉仍冽; 山深亭自幽。 历代诗人争咏白鹤泉,留下不少佳作,再录数首如下: 白鹤泉 清·黄本骥 仙鹤去不返,流泉清复清。本无出山态,聊作在阴鸣。 偶然煮佳茗,翛然忘世情。此中有真味,一啜道心生。 白鹤泉 清·凌玉垣 石泉漾苔发,乳宝寒云遮。白鹤不可见,铜瓶来几家。 秋心落岩月,幽影洗山花。道味知弥淡,林间倘试茶。 又: 朱藤白石度烟霞,烧竹闲僧素煮茶。 寒玉一泓清未了,晚风吹落水葓花。 (请接下一页)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中国长沙·长沙井文化》,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2:40 , Processed in 0.1216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