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0年前的8月5日,长沙举行了盛大的解放军入城式。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步行进入长沙,他们是长沙解放的历史见证人;这一天,长沙城万人空巷,激动不已的市民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汇集到解放军进城路线周围,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6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见证人,虽然如今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但回忆起当年的入城情景,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我和战友轮流扛着40多斤重的机枪架子走进长沙城,心里那个激动啊……”60年前的8月5日,长沙举行了盛大的解放军入城式。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随着入城式步入长沙城区,现已81岁的肖竹山正是队伍中的一人。与进城大多数官兵不同的是,当时进驻长沙的138师中多是冀东子弟,而肖竹山却是长沙人,“我随着部队解放了自己的家乡,这让我这辈子都难以忘记。” 进城之前整军容严军纪 1948年,在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哥哥带领下,肖竹山离开了长沙,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春,部队挥师南下一路攻克了信阳、武汉,同年7月逼近长沙。“当时部队做好了两手准备,要是长沙和平解放失败,立刻采取雷霆手段攻占长沙。”肖竹山回忆说,当时驻守长沙的是白崇禧的部队,以广西人为主,行动迅速、善夜战,有“飞毛腿”之称,因此解放军的部队还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训练。 但在各方努力下,和平起义的消息终于传来,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通电全国宣布起义,138师奉命进驻长沙。“接到命令后,部队层层开会,再次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和入城教育,要求严格遵守纪律,树立解放军的良好形象。”肖竹山说,自己听到要进入长沙后,心情格外激动,因为家乡终于要解放了,而自己又正是解放部队的一员。“我那天还特意借了战友的一面破镜子仔仔细细刮了胡子,对着身上照了又照,生怕有不干净的地方。” 听到乡音激动得流泪 入城式在8月5日晚举行,晚10时许,肖竹山和战友们抵达了位于长沙城区的小吴门。“已经是晚上了,小吴门那里还是人山人海的,灯火通明。”肖竹山回忆说,沿街两边红旗招展,部队所到之处,掌声雷动。“我们之前宣布了纪律,不准与欢迎的老百姓握手,必须保持队形,不准拿老百姓送的东西。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群众挤出人群,硬将慰问包塞到解放军战士手中,战士们不得不立刻拉住老乡的手将慰问包塞回去。”肖竹山回忆道,当时自己听到满耳的乡音,激动得都流泪了。 按照部署,入城后肖竹山所在的138师414团一营机枪连要驻守天心阁。部队进入城区后不久便到达驻地,指战员们席地而坐,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项纪律八大注意》等革命歌曲,围观群众则热心地送来了茶水。“当时有一名老人家对我说,他们是当天凌晨三时多就从河西排队过河,专门来看解放军战士的,我们听了都非常感动。”肖竹山回忆,当天许多老百姓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多才慢慢离去。 进城后睡在百姓家屋檐下 在一些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当年的解放军入城后,很多人都露宿街头。“是的,我们在入城前,多次开会,要求严格执行纪律,不准动老百姓一针一线,不准随便进入老百姓家中。”肖竹山说。 为了解决住宿问题,许多解放军战士就睡在老百姓家的屋檐下,或者经过和当地群众商量,借来一块门板当床铺。第二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发现了这一现象,感动得不得了,纷纷腾出房间,让解放军战士居住,有的商店,甚至连货物都腾开了,挤出地方给解放军。“大家那时候一致交口称赞,说这样好的部队之前没有见过啊。” 肖竹山回忆说,入城的解放军在站岗放哨、保卫长沙的同时,还开展了每天为老百姓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帮老百姓家挑水做饭是常有的事情,肖竹山说,当时军民打成一片,关系非常融洽。 60年弹指一挥间,回忆起当年的入城情景,老人依然激动异常,还现场为记者演唱了一首革命歌曲。“至今,我们一些老战友回忆起当年入城的情景,都为长沙人民的热情感叹不已,那时的人们都盼着解放呢!” 我为解放军送锦旗 60年,可以将一名妙龄女子变成白发老妪,可不变的却是解放那天留存于内心的激动。 1949年8月5日,解放军开进长沙城,时年20岁的谌良,正供职于长沙一家倾向进步的报社。“前一天上级就已通知我,要我在入城仪式上给解放军首长送锦旗,我激动得不得了,当天一个晚上都在想着这个事。以前虽然经常写一些呼吁性的文章,我还没有见过解放军的真容呢!”谌良说,5日下午,自己早早来到了协操坪(东风广场)集合点等待出发,当时,迎解联还确定了另外一名湖南大学的女学生和自己一道,向解放军首长献锦旗。 谌良回忆说,下午时分,激动不已的长沙市民已经从四面八方赶来,汇集到了解放军进城路线周围,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下午5时许,谌良登上了一辆大卡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向东屯渡。 “解放军入城前,在东屯渡搞了个非常简朴的入城仪式。”谌良说,当时自己太激动了,以致连台上进行了哪些程序,什么人讲了什么话都没有记。“终于到了我们献锦旗的时候,我上台前深深呼吸了几下才慢慢平静下来。”谌良回忆,自己所送的那面锦旗比较大,上面写有字,大致是欢迎亲人解放军的意思。“接我锦旗的那位首长满脸笑容,接过旗子后还向我敬了一个礼。” “仪式举行的时间非常短。”谌良回忆说,当时自己还担负着报社交付的任务,所以在献完锦旗后便挤上了解放军的大卡车,一路向市内开进,一路采访。“到了小吴门,我就跳下了车,挤进了人群,展开了采访工作。”谌良说,那天长沙的报纸纷纷推出号外,刚上街头便被市民们一扫而光。 我陪着解放军一路穿过长沙城 “60年前我还只有13岁,8月5日那天我跑进了入城的解放军队伍中,跟随他们从小吴门一路走下去,几乎穿过了整个长沙城。那条路可不短,我们走了几个小时,可心里却是乐滋滋的。”解放日那天,人民子弟兵们究竟按照哪条路线在市区内行进,一路上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昨日,73岁的李铁君告诉记者,他是当年的“随行者”之一,虽然已过去这么多年,但行进中的所见所闻至今记忆犹新。 东屯渡举行小型欢迎式 “那时,东屯渡是浏阳河上一大渡口。大约是8月5日傍晚,138师部队从黄花方向而来,部队渡河后,迎接的队伍立即爆发热烈的掌声。”李铁君说,关于东屯渡的记忆,来自表姐,当年表姐就是东屯渡迎接解放军的秧歌队成员。“迎解联主席团和部队首长会见后,当时还在渡口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仪式,向解放军献了锦旗、鲜花等。然后整理部队,部队排成几路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城区进发。一路上前面开路的是秧歌队,后面是迎解联主席团、部队和其他迎解队伍等,东郊一片到处都是欢呼声和口号声。”李铁君说,这些场景,表姐曾经无数次提起,所以自己记忆十分深刻。 解放军营长牵住我的手一路前行 万家灯火时分,138师先头部队抵达小吴门,这里也是他们进入城区的第一站。当时,李铁君站在小吴门等候解放军部队的到来。“不时有迎解联的车子往来穿梭,向大家通报解放军的进度。” 解放军终于来了!李铁君远远地看到表姐和她的秧歌队就走在解放军队伍的前面。“我心里一激动,也没有想那么多,一下子就窜了过去,冲进了秧歌队行列开始扭了起来。”李铁君的突然加入让走在秧歌队后面的解放军吃了一惊,一名军人走了上来。“表姐急忙向那名解放军同志做了解释,正当我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那名解放军和蔼地拉住了我的手,让我陪他一起走。”李铁君说,自己走在解放军的队伍中,别提多骄傲了。后来他才知道,拉住他手的是一名解放军的营长。 市民手拉手为解放军开路 在解放军营长的带领下,李铁君开始了这次终生难忘的行进,当时的路线至今记忆犹新。“解放军从小吴门进城后,途经中山路、蔡锷路转上解放路(当时叫中正路),在司门口转弯后沿着黄兴路走到了南门口,然后再到南大路。一路上,不时有队伍开赴至城内预定的驻扎点,我们陪伴其余的队伍一直走到长沙电厂附近,才与他们挥手告别,其后解放军继续往驻地进发。”李铁君说,当时他们差不多穿过整个长沙城,“走了几个小时,但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行走在解放军队伍里,李铁君的所见和感受自然与众不同。“那天街边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有些人来晚了,站在后面看不到解放军,就爬上了沿线的房屋和电线杆上看。”李铁君回忆,当时解放军走到哪里,哪里就人山人海,哪里就鞭炮齐鸣。行进过程中,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队伍走得非常缓慢。“不过没过多久,部队前进的速度又有所加快,我一看,原来是街边观看人群中的内围市民手拉手,合力开辟出了一条通道,这才让解放军顺利通过,那天天气很热,许多市民甚至还用手中的扇子给经过身边的战士扇风。 “我记得,那天的长沙到处都是歌声,《解放区的天》等歌四处传唱,后来歌曲唱完了,大家干脆开始现编词汇。”李铁君说,送完解放军后已经是凌晨了,可自己感觉不到丝毫睡意。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2:54 , Processed in 0.1934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