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在万众欢腾的日子里,一个个婴儿的降生给古城长沙带来了勃勃生机。在长沙户籍系统里,登记生日为1949年8月5日的市民共有123位,而他们的名字也带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他们的出生究竟有着哪些故事?在与长沙一同成长的日子里,他们又有着哪些见证?昨日,记者走近了他们中的几位,和他们一起回忆这60年来最难忘的事。 在欢庆解放的鞭炮声中生下我 “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不止一次告诉我,我的生日很有意义,因为那一天解放军进城,长沙和平解放了!”昨日,面对记者,张鸿兴激动不已,连连说能和长沙同天“生日”,这是自己觉得最有福气的一件事。 父母没能去看解放军进城 “解放以前,我父亲是一个拖板车的苦力,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苦。” 张鸿兴回忆说,母亲曾告诉他,60年前的8月5日,当听说解放军将在这天进城时,母亲就很想去一睹解放军的风采,可没有想到自己却选择在这一天出生,不光母亲不能一遂心愿,父亲也没能上街。“不过,家里添了一个男丁,全家人还是非常高兴。我家当时住在现在的长沙火车站附近。街上到处都是鞭炮声,父母抱着我也是满心欢喜。” 虽然没能亲自上街,但张鸿兴的父母还是很快从亲友那里听到了不少关于解放军进城那天的场景描述,大伙都说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正是听了这些,再联想到我是长沙解放这天出生的,父母便为我取名叫鸿兴,既希望我能大展鸿鹄之志,又冀望我今后能兴旺发达!”张鸿兴说,如果没有长沙和平解放,父母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字。 童年最爱看红色电影 解放后,张鸿兴的父亲成了市运输公司的一名工人,母亲也在街道办事处找到了一份工作。“要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家后来的好日子!”张鸿兴说,童年时的他因此也最喜欢看红色革命电影。 “《上甘岭》、《闪闪的红星》都是我们喜欢看的!”回想起这些电影, 张鸿兴至今还很兴奋。“当时的心情现在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我们那时候对电影里的人物怀着崇拜的心情,看完后我们还要写观后感。”张鸿兴回忆,那个年代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革命教育,经常请老红军到学校来讲革命故事。当时他听到那些真实的故事总是很激动,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去当兵。而张鸿兴对于革命电影的特殊情结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记者在他家就看到了许多这类电影的碟片。 最想看看长沙各地的变化 参加工作以后,张鸿兴先后在五里牌街道、韭菜园街道、都正街街道和芙蓉区政府工作。现在女儿在德国一家公司工作,去年张鸿兴进60岁,女儿专程从德国赶回来祝寿,一家人其乐融融。今年60岁生日,张鸿兴的心愿是开车到长沙各地走走看看,看看这60年来长沙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和长沙一起成长,因而对她的变化感触最深。”张鸿兴说,长沙以前的街道又窄又脏,随处可见棚户区,现在不一样了,街道变宽变干净了,交通也很方便。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也更加深入全面,政府为低保户、困难户解决了很多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还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看到这些,他觉得特别开心。 “现在是和谐社会,希望政府以人为本,更注重关爱百姓,把长沙建设成一个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城市,祝长沙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今后的长沙,张鸿兴同样充满期望。 父母为我起名叫“建军” 王建军,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然而在1949年8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它却成了长沙城里一个刚出生女婴的称谓。 “我是8月5日出生的,就在那一天,长沙举行了盛大的解放军入城式。”王建军说,由于母亲面临生产,当天有关解放军进城的场景都是邻居们告诉她的,可就是这些叙述,却让她对解放军充满了崇敬。“解放军进城那天,士兵们英姿飒爽,队列整齐,雄赳赳的队伍行走在长沙城里,显得非常有朝气。战士们也很遵守纪律,百姓们争先送上的慰问品都被他们一一退了回来。”王建军回忆说,当时母亲听到这些后,认为解放军非常了不起,便和父亲商量,为刚生下的女儿取了一个“建军”的名字,对全家人来说,也算是一个特殊的纪念,“就这样,我有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就连长大后,我的性格也挺像男孩子的。” 虽然出生在城市,王建军却对农村充满着感情。她最难忘的是1969年当知青时在岳阳临湘坦度公社度过的那段时光。“我们学插秧、割谷子、种棉花、收芝麻,还喂了好多猪和鸡。要不是在农村,我根本接触不到这么多东西啊!”对于王建军来说,在农村的9个月,不只是玩玩而已,更让她学会了做很多事情。“记得‘双抢’的时候,天气很热,大家都在地里割稻谷,干得热火朝天。晚上闲下来了,我便和其余几个姐妹给大家表演舞蹈等节目。我们在谷场里唱歌、跳舞,和农民们打成一片,无忧无虑的。” 1969年9月,王建军被招工到临湘一家茶厂工作,后来又回到长沙,亲身经历了长沙几十年来的变化。“小时候我家里不富裕,靠父亲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活。记得一次中秋节,父亲买回两个月饼,母亲把一个留起来,说是要晚一点才能吃,另一个则被切成四份,每个人只能吃一点点。”王建军说,当时的家庭状况注定只能那样生活。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长沙已成为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房子越住越大,家庭设施越来越齐全,我还去杭州、桂林、黄山旅游过,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呀!”王建军拿出了几本厚厚的影集,翻出许多照片给记者看,每张照片背后都有着一个开心的故事。 “长沙的别名叫星城,我希望今后的她能够更美丽,真正成为‘明星之城’。”王建军笑着说。 长沙新生,“长新”出生 “60年前我家住在南门口,就是8月5日解放军进城经过的地方。”昨日,当记者在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内见到罗长新时,他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启了自己记忆的闸门。 罗长新出生在1949年8月5日,虽然父亲并没有告诉他太多出生时的细节,但其家所处的位置就已表明,他出生的那天,“是好热闹的一天”。“我的父亲原来是给国民党军官开车的汽车兵。因为反对打内战,他在1948年回到长沙,做了一名小商人。父亲对孩子们的名字非常讲究。”罗长新说,正因为此,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长新”,意味着长沙脱胎换骨,迎来了新生,以此来纪念长沙和平解放。 由于家里有5个孩子,而罗长新是老大,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1964年,年仅15岁的罗长新就进了省建四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回忆起那时,罗长新感叹道,他几乎走遍了三湘大地。“长沙老汽车东站、矿山研究院的研究所、湖南大学图书馆等工程,我都参与过(建设)。”最让罗长新难忘的,还是1975年在湘钢建设2号高炉。当时国家要恢复经济建设,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湘钢1号高炉旁边建2号炉。“那一年比今年还要热,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至少有七八天!当时我们就在1号高炉边上工作,一个上午我要喝四大壶厂方提供的酸梅汤!”罗长新说,由于实在太热,他当时身上一层层地脱皮,“用手就可以将皮撕下来!” 除了辛苦,同样也拥有许多骄傲。罗长新告诉记者,长沙不少知名建筑他都参与过建设,如湘江宾馆、湖南宾馆,以及省委接待处和蓉园宾馆。罗长新说:“现在的蓉园8号楼,还保留了一些我当时的设计!” 祝福长沙 今年8月5日是长沙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留在长沙人民记忆中的有辛劳,有悲欢,但更多的是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城市不断进步,更加繁华。政府的合理规划,交通的便利,让我们看到了正在飞速发展的长沙。我相信,长沙在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我祝福她越来越好。 ——李晓懋(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 说起长沙这几年的变化,那真是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道路越来越宽,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以前居住的地方出门要经过一长段坑坑洼洼的路,遇上下雨天积水都很深,现在修起了水泥路,出门方便多啦!希望今后长沙能继续稳定发展,经济节节高升,人民安居乐业,愿我们的星城越来越闪亮! ——高辉(长沙市长元人造板有限公司 职工)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我着实为长沙这几年的发展而感到喜悦和自豪,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长沙在全国宜居城市的评比中也榜上有名,这肯定了她的发展。值此长沙和平解放60年之际,我想祝福长沙:愿她的面容更娇美,实力更强大,名声更响亮,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继续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张国华(高桥建材大市场 商人) 每来一次长沙,就会觉得它又换了一副模样。以前的火车站附近交通不太好,商店也很少,现在那里秩序井然,各种相关配套设施也建立起来了,让人感到更加方便,真正成为了长沙对外展示的“窗口”。长沙在60年的轮回中完成了它的重生,而且发展日益加快,我们真的由衷地感到高兴。祝愿长沙的明天越来越美好,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欧琪(宁乡县工商局 公务员) 初来长沙,我还很小,随父母的军队调到长沙的一个偏远小镇,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很贫乏,进一次长沙都很奢侈。记得一次参加长沙市小学生运动会,那时候的贺龙体育馆非常简陋,坐的都是红砖砌的台阶,但仍觉得十分宏伟壮观。现在的长沙日新月异,贺龙体育馆已是能举办全国大型运动会的场所了。希望长沙今后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何环红(天心区5712飞机修理有限公司 职工) 长沙是著名的山水洲城,这一直是不可多得的。在长沙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希望长沙能建设得更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一个城市,最适宜人居住的一个城市,发挥长沙的示范作用,评上“文明城市”,为湖南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禹凌(长沙市棉麻土产有限公司 出纳) 长沙和平解放60周年了,长沙也发展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购物环境也越来越好,房子越住越大。最重要的是,长沙人在自己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保持着一颗爱心,在汶川地震等灾难面前,长沙人都显示出了巨大的爱心。希望长沙以后在物质和文化各个方面都能发展得更好! ——陈巨(长沙市通程电器物业 经理) 长沙和平解放60年后的今天,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稳定。作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长沙政府的现行政策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全民达到了一定生活标准,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数,长沙今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王明强(湖南省政协办公厅 公务员)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2:18 , Processed in 0.0867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