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行军数千里一心向长沙

2009-8-5 22: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0|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晚报|来自: 星辰在线

    ●返程的“江汉号”在敌机的猛烈扫射下,船舱着火了,随着几声巨响,它慢慢地沉入长江。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吓出一身冷汗,三中队这些北方的“旱鸭子”要是晚点下船,后果不堪设想……

    ●敌机像苍蝇一样,嗡嗡地令人讨厌,中队长陆锦命令全队每天下午4时出发,晚上12时宿营。为不惊动老乡,大伙休息时就躺在屋檐下或禾场上美滋滋地睡上一觉,可没了“苍蝇”却多了蚊子,湖南的蚊子又大又多,看到北方人来了,正好“换换口味”……

    ●在幕阜山爬了一天一夜,我实在走不动了,屁股刚一挨地,就呼呼地打上了呼噜,中队长将我拍醒道:“你不要命了,周围到处可能出现散兵游勇,一掉队随时有生命危险!”

主角档案

    何若,河北唐山市迁西县西团汀村人,1926年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从天津南下,长沙和平解放后,先后在市立医院、建设局、团市委、财政局等处工作,1985年离休。

    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江南各地新政权建设迫在眉睫。中共中央抽调5.3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准备接管江南各省,其中就包括从北京、天津抽调的121名干部组成的湘江大队三中队。三中队南下目的是与中共长沙地下党组织会合,接管长沙市。

    23岁的何若当时是三中队的一员,从1949年5月22日到8月初,他和队员们艰难跋涉1500余公里,途经6个省,耗时两个多月,一路披星戴月,顶着敌机轰炸、克服粮食短缺和交通不畅的重重险阻,终于从天津赶到长沙近郊。“那是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经历!”随着何老的思绪,本报记者近日与他一起重温了一次“千里之行”。

    启程

    意气风发踏上南下征途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1949年5月22日,天津市第一区承德道一栋建筑物内,身着灰色服装的战士们正忙碌地进进出出,接手天津政权才几个月,百废俱兴。

    “我代表中共天津市委宣布,南下长沙的干部编为湘江大队三中队,任命原天津市第一区区长陆锦同志为中队长,马青年同志为副队长,即日启程!”会议室内,121名从北京、天津连夜赶来的南下干部聚集一堂,正在参加由天津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柴沫主持的既是动员又是送别的大会。

    这时的何若4天前刚刚结婚,和新婚妻子陈晓晨一起,作为柴沫的老部下,双双被编入南下队伍。“这121人的队伍,80%的人是共产党员,年龄最大的也就三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七八岁,很多人在抗战时当过区长或抗联主任,有些甚至还是县委委员,不但政治立场坚定,而且斗争经验丰富,工作能力都有一套!”何若回忆,看到革命即将胜利,所有人接到任务后都意气风发。

    跋涉

    搭乘轮船差点葬身鱼腹

    每人一个背包,几件换洗衣服,所有“家当”收拾好也花不了几分钟时间。队伍开拔了,121名年轻人此时大都互不相识,陆锦凭手上一张名单,带领大伙顶着安全保障、交通运输、粮食供给等重重困难向长沙行进。

    “一路上,我们有车坐车,遇船搭船,大多时候总是人多车少,六个座位挤了八九个人,行李架都成了睡铺。”何若说,尽管路途艰辛,但革命的乐观精神激励着这些年轻人,谁也没有胆怯,谁也没有抱怨。由于劲头足,队伍很快跨黄河、过长江,进出徐州、开封、蚌埠、南京,又溯江而上经芜湖、安庆到了武汉。一路上为保证安全,队伍采取了迂回的“之”字路线,其中仅徐州就进出了两次。

    而在行进过程中,危险时刻相随。从南京沿江而上至武汉,三中队搭乘的“江汉号”一过芜湖,前线气氛就越来越浓,到处充满危险,常有敌机低空掠过,对着江面上的船只狂轰乱射。“我们很顺利到达汉口,可是返程的‘江汉号’在敌机的猛烈扫射下,船舱着火了,随着几声巨响,它慢慢地沉入长江。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吓出一身冷汗,三中队这些北方的‘旱鸭子’要是晚点下船,后果不堪设想……”想起当年那惊险一幕,何若至今还连说他们命大。

    艰辛

    徒步行军常常半夜才宿营

    最艰苦的一段跋涉是从湖北到湖南的徒步行军,炎热和疲劳给了三中队真正的考验。此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兵败如山倒,和追击的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展开了“马拉松竞赛”,三中队的新任务是必须赶在长沙解放前到达预定位置。

    此次步行共坚持了10多天,当时前线的敌机像苍蝇一样,嗡嗡地令人讨厌,为避开酷暑和敌军轰炸,陆锦命令全队每天下午4时出发,晚上12时宿营。为不惊动老乡,大伙休息时就躺在屋檐下或禾场上美滋滋地睡上一觉。“可没想到,没了‘苍蝇’却多了蚊子,湖南的蚊子又大又多,看到北方人来了,正好‘换换口味’,那可把我们弄惨了。”60年后何若说起当年的场景,嘿嘿地笑出了声。

    何老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徒步翻过湖北与湖南交界处的幕阜山的那一幕。那天三中队下午3时便出发,南方炎热的天气烤得大伙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走到晚上12时,突然发现远处天边有一点灯火,并隐约传来锣鼓声。大家以为是宿营地人们在欢迎,遂精神大振,可好不容易到了那里才发现,只是部队的一个宣传鼓动站而已,黑黝黝的山顶还在更高处。等越过峰顶下得山来,已是第二天日上三竿了。爬了一天一夜,何若实在走不动了,想坐下来歇口气,谁知屁股刚一挨地,就呼呼地打上了呼噜,突然又被中队长拍醒道:“你不要命了,周围到处可能出现散兵游勇,一掉队随时有生命危险!”

    筹粮

    我们“记恨”黄乐道一辈子

    酷暑南下虽然艰难重重,但121名年轻人组成的队伍里仍时不时传来笑声,那些发生在行军路上的趣事何老至今还记得。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中队南下征途可没什么后勤保障,百余口人吃饭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陆锦便从队员中选调几个人组成一个班管理生活,队里惟一能讲湖南话的永兴人黄乐道,是从湖南只身投奔到内蒙古宁城,找黄克诚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也被安排在这个班。

    生活班的成员每日行军距离和大家一样,可必须提前出发,到达目的地还要去筹粮买菜,为后续队员备齐柴米油盐等。进入湖南境内后,一段有趣的插曲让三中队“记恨”了黄乐道一辈子:那是在一个县城宿营时,队上决定改善伙食,中餐每人三两猪肉。负责采购的黄乐道精心策划,他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品尝一下家乡的特色美味,没想到却把好事办砸了。他买了苦瓜又配上辣椒炒猪肉,可忘记了北方人不吃辣,再加上烹调方法不对,菜的味道变得又苦又辣,大伙刚吃了一口便再也不敢动筷子了。这道湖南“名菜”弄得大伙在几十年后,只要一见到黄乐道便会拿出来再说笑一番。

    就是这样带着艰难与乐观一路行军,三中队终于在1949年8月初抵达长沙市郊。何老说,从那一刻开始他们便扎根于长沙这块南方热土,并陪伴它走向了新的征程。

    采访手记

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写完两位老人的经历,突然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大历史背后的小故事,大时局下的小人物,一样的曲折离奇,让我好不容易才从他们关于烽火岁月故事的讲述中走出来。

  之所以会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两个人让我又较真了一回典故,熟悉了一段以前不太知晓却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历史。不是吗?眼前这座城市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它的每一次“哭”或者“笑”无不跟我们相关:文夕大火它哭了,和平解放它笑了,改革开放它又笑了……感谢两位老人,是他俩让我们与历史又有了一次真实的对接。

  采访中,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刚来长沙的时候,这个城市到处呈现残破不堪的景象,只有中山路附近才能看到稍微像样一点的房子。“那时的人连喝水都成问题,从湘江里打来的水黄得像橙汁!”吴国厚一指桌上的橙汁瓶,“所以,那时就有专职的‘卖水人’!”60年过去了,是这些老人的努力,让长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将城市交给年轻一代后,他们则默默地退身幕后。

  每位老人是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而每本书里,都涌动着理想、奉献这些关键词。何若从天津来,吴国厚从山西来,千里之遥、不辞辛劳是因为他们这两本书里记载了国富民强的梦想,承载着心忧天下的奉献情怀,把这些结合起来遂变成最炽热的信仰。

  在何若妙语连珠的回忆录《星城记事》里,他如此写道:“满怀激情地把青春献给了崇高的理想,我无怨无悔!”这位老人经历过无数风雨坎坷后的铮铮之言,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理想和信仰充满力量!

顶着炮火南下入湘

    1949年3月中旬,就在何若他们的湘江大队三中队还没组建时,晋中区各县(晋中区即指山西太原周围的几十个县)正举行一场场隆重的欢送会,2382名山西干部在当地政府、群众和亲属的敲锣打鼓声中分成几队南下入湘。也就在这时,在晋中区党委秘书处工作的吴国厚一步一回头,依依惜别了家中的亲人。

    “一走就是60年,年轻气盛的后生变成耄耋老人了!”近日,1984年从长沙市财贸委离休、今年88岁高龄的吴国厚向记者口述了他南下长沙的传奇经历。

    从山西出发后,1949年5月初,正向湖南进军的吴国厚所在队伍奉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前往河南省待命。随后又经半个多月行军,5月下旬,吴国厚他们来到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省开封市,在此略作休整后再次前进。

    吴国厚所在队伍在浦口渡江,来到刚解放的南京,然后相机沿长江水路经汉口入湘。在浦口,吴国厚第一次看到长江,望着宽宽的江面,急流的江水,他有点胆怯了。“北方人怕水,我当时坐在筏子上,紧张得双手拼命地抓住筏子边缘,一动也不敢动!”说到此处,吴老笑了。

    “何若所乘‘江汉号’是在送完他们后返航时遭到炮轰而沉没的,其实在何若之前,我们也乘坐了‘江汉号’。”吴老回忆道,6月15日,他们的队伍奉命乘“江汉号”沿长江西进汉口,途中被敌机发现,列为空袭目标。幸运的是,经过5天5夜航行,安全到达汉口时,跟踪轰炸“江汉号”的敌机才到达,在我军炮火的猛烈还击下,敌机匆忙丢下一颗炸弹后就逃之夭夭,惹得大伙风趣地说:“蒋委员长放炮欢迎我们哩!”

    与何若他们一样,吴国厚也是从汉口步行来的,最终于8月中旬来到长沙。自此,晋中南下干部经过近5个月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辗转了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7省,行程2000多公里,胜利完成了艰苦而光荣的南下行军任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2:46 , Processed in 0.0925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