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首歌传唱60年 她们顶着炮火教唱红歌

2009-8-5 22: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8|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晚报|来自: 星辰在线

   一九四九年,长沙和平解放前夕,许多来自解放区的歌曲以及本土进步人士创作的红色歌曲《挤购大合唱》、《湖南不要战争》等在市民中暗暗传唱。这些红色歌曲为何会突然流传,究竟是谁在秘密教唱,原来是——

主角档案

    梁秀雄:1948年至1949年,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解放后,先后在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省文工团、省中苏友好协会、湘乡化工厂、资江氮肥厂、省地震局工作。1986年离休。

    饶翊:1948年至1949年,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1949年8月参军,转业后先后成为教师、机关干部等。1983年离休。

    “湖南不要战争,

    湖南不要战争,

    你听,

    三千万人的呼声。

    争取真和平,争取真和平!

    苦难的人民要活命,

    苦难的人民要生存。”

    2009年7月,听说晚报记者要采访她们60年前的事情,80岁的饶翊一大早就从市郊赶到了市区。在她的老同学梁秀雄家里,两位已是满头银发的“热血青年”,低声合唱着当年她们老师创作的这首《湖南不要战争》。那一刻,她们的脸庞散发着一种令人感动的光泽,眼睛里写满激情。“这首歌是我们60年前最爱唱的,也是我们在百姓中教授最多的歌之一。”

    在两位老人的歌声中,历史的大门缓缓打开,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位于长沙湘江中心水陆洲(即橘子洲)上的五栋二层楼房——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就是从这所学校起步,17岁的梁秀雄、19岁的饶翊和其他进步同学一起,在地下党领导下用音乐作武器,为长沙和平解放摇旗呐喊。

    半夜起来学习进步文件

    “曾有段时间,音专就像个象牙塔,校长胡然的治学方法就是把学生禁锢在课业中,要求学生不闻社会事,”梁秀雄回忆,“但从1948年下半年起,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步师生冲出了校门,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走上社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紧握手中武器——音乐,为争取长沙的真和平而战。”

    1949年,音专成立了地下党支部,梁秀雄是当年的11名地下党员之一。“有了党组织后,音专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举行学习生活会,并且进行劳动开荒、外出教歌等。”

    梁秀雄、饶翊回忆说,那时,让她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半夜起床学习进步文件。“党支部组织委员麦颂华在学校附近发现藏在大庙里的一批电讯器材,便向看守人要回一台收音机安装在学校的地下室。每天由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晚上12时起床记录新华社的新闻和重要社论,天亮后印刷出来,并分发给同学们学习。”饶翊至今仍记得,自己半夜起来学习的内容包括《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

    受到解放区进步思想的熏陶,音专学生在后来的“四七”大游行等学生运动中,为真和平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49年‘四七’大游行那天,由于受到阻挠,一些学校学生来得晚了一些。在等待他们的时候,我们音专的学生就把准备好的小歌片分到各个学校的队伍中去,还组织大家一起合唱。”梁秀雄直到今天,还忘不了当天唱的那些歌曲。“我们唱《湖南不要战争》、《湖南学生是一家》、《团结就是力量》,甚至还唱《光荣的牺牲》,”梁秀雄激动地说,“开这种大会,我们都作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要用歌声来鼓舞大家,向白色恐怖说不,向反动政府说不!”

    靠开音乐会养活全校师生

    国民党政府在国统区推行“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那段时间,学校经费和教职工工资无着落,部分同学家庭经济来源也中断了,我们音专师生陷入了困境。”梁秀雄、饶翊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经地下党领导,音专进步师生通过开音乐会等方式来积极自救,并在音乐会上用进步歌曲控诉当局的腐败。

    梁秀雄向记者出示了一张泛黄的音乐会节目单。“这张节目单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我们学校首次由学生自治会组织的音乐会,非常具有代表性。”记者从节目单上获知,这次音乐会叫“合唱舞踊(蹈)会”,时间是1949年3月11日至13日。

    “在当年,在国统区举行这样的音乐会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梁秀雄指着节目单上的节目对记者说,“我们唱的第一组歌是《黄河大合唱》,是产生于陕北延安的著名歌曲;中间部分是河南地方歌剧《王大娘补缸》。”而让老人印象最深刻是这次音乐会的最高潮——压台的《挤购大合唱》,这首歌针对的是当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状况。

    “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指挥的人激动,唱歌的人激动,台下的人也激动,”老人说,“我们每场唱完这首歌,都会有很多青年学生从座椅上站起来,强烈要求我们再唱一次!”讲到此处,梁秀雄和饶翊情不自禁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唱起这首《挤购大合唱》:“手里花花的金圆券一大把,买不到一点东西,人心浮动着,像天上的乌云盖下来了!风暴要来了!雨要来了!是什么东西?是炸雷、还是铁锤?敲打着他们的心弦……”

    据老人介绍,此后音专师生又开了多场音乐会,音乐会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师生伙食。“不仅如此,1949年六七月湘江涨大水,水陆洲被淹,许多人受灾,我们学生把米省下,煮成粥,坐着船,到洲上各村分发给灾民。”

    顶着炮火渡江教唱红歌

    1949年,长沙的青年学生成立了长沙市学联,音专在市学联中担任了文娱宣传的任务。全校同学被编成了若干个小组,深入到人民群众中秘密教唱红色歌曲。“那时候,不时有进步演出团体,如名义上是国民党组织的实际上已由地下党掌控的演剧四队、演剧六队等从外地来长沙演出,因此虽然身处白色恐怖中,但我们还是知晓了不少来自解放区的歌曲和舞蹈。”梁秀雄介绍。

    梁秀雄回忆道,当时每天早晨,他们都是分组坐着筏子,到河那边去唱歌教歌。“我们的足迹遍布了湖大、一师、一中、长郡等各大、专、中学校和工厂机关、团队。”梁秀雄至今仍记得在湖大一个女生宿舍内,自己把门关紧后,低声教同学唱红歌的场景。

    “那时,我们学生都是利用自己的关系去社会各单位教歌跳舞。”梁秀雄还记得当时有两个同学叫银汉光、肖向云,通过地下党的关系打入了市政府,把秧歌扭进了国民党政府机关里,一直到被白崇禧察觉,当时长沙市市长被叫去训斥:“你市政府变成解放区了!跳个秧歌舞我看看,唱支解放区的歌我听听?”这件事,老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

    这样的活动在当时肯定是有危险的。临近解放的时候,饶翊受到邀请,担任民盟民主秧歌队的队长。她回忆,当时就在河东韭菜园一僻静处教大家唱《野花》、《金凤子》。“唱完后,我们都是偷偷地一个一个分散走的。但有一次,我还是被特务跟踪了,”饶翊回忆,“他一直跟在我后面走,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沉着……特务跟我走到了坡子街,我才甩掉他。”

    企图阻挡学生们传播进步歌曲的,还有轰天的炮火。“长沙和平谈判正在紧张进行,国民党反动派的轰炸机却经常来骚扰。有一次,我们准备过河,看到国民党的飞机飞来,在河对面轰炸。”梁秀雄说,面对反动派的炮火轰炸,同学们还是无畏地登筏渡江。“到了约定地点,我们就把藏在琴里的歌片等拿出来,在群众中散发。解放区的秧歌舞被我们学过来了,只要哪个单位有愿意学舞的青年,我们就合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乐节奏,热情地扭起来。”梁秀雄说,哪怕是嗓子唱哑了,腿跳酸了,她们也一直坚持着,就这样一直坚持到红色歌曲被广为传唱,坚持到长沙和平解放!

    【相关新闻】

有一首歌我唱了60年

    【有一首歌,60年前从解放区传来,影响了无数人。60年后这些悦耳旋律仍在被他们传唱。近日,74岁的俞治平致信本报,深情讲述了他与一首老歌的故事。】

    我是长沙的一名离休干部,名叫俞治平。有一首歌,我从孩童唱到老翁,唱了整整60年,却依然不跑调,不走音,让我刻骨铭心。这首歌,名字叫《山那边哟好地方》。

    1949年,当时我所在中学的班主任张老师(解放后才知道他是地下党员)教我唱了这首令特务闻声丧胆的进步歌曲。

    那年5月的一个黑夜,张老师带着我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小声教我唱《山那边哟好地方》。我现在还记得他唱歌的模样和声音,还有歌词:“山那边哟好地方,穷人富人都一样……没人为你当牛羊,老百姓呀管村庄,讲民主,爱地方,大家快活喜洋洋。”

    第二天,课间休息时,我反复唱着这首歌,同学们觉得很好听,就跟着学,不久全班都会唱了,又传到其他班。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全校二十几个班都会唱了。训育老师(实际是反动派的爪牙)气急败坏地抓住学生厉声问道:“谁教你们唱的?”学生们一甩手都跑开了,远远地回答:“不知道!”

    60年一晃就过去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这些老同志的文娱生活丰富多彩,但每当有联欢活动,我总会唱起这首歌。这首歌,我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它就像一颗革命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我无论走到哪里,我也会将它传唱下去。

    【记者手记】

请为这些歌声鼓掌

    坐在梁秀雄干净的寓所里,看两位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人,在我面前唱着她们的歌,跳着她们的舞,心里就升起一种感动。她们是那个年代的“快女”,是最单纯和最勇敢的歌者。在一个新中国的理想面前,她们坚定地张开音乐的翅膀,穿越了炮火,躲过了特务,把歌声和舞蹈变成了最尖锐的匕首,直刺黑暗的心脏。

    这样的音乐,本身就有一种内在的力度,有一种超凡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红歌能传唱60年的原因。

    对于哼唱着英文歌、韩文歌长大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不管你是否能理解老人家对这些歌曲的感情,当这些令你感觉有些陌生的旋律响起时,当家里的老人家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时,请你试着摘下挂在耳朵上的MP3、MP4,请你,安静地聆听,然后,给他们掌声。

    【小资料】

什么是金圆券?

    金圆券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一种货币。1948年8月开始发行,只使用了不到一年,贬值却超过2万倍。金圆券发行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强迫民间以黄金、外币兑换。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造成的恶性通胀,令民间经济陷入混乱。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2:32 , Processed in 1.4922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