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天华山

2009-7-30 11: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49|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天华山位于长沙县青山铺镇,呈南北走向,山脉源于影珠山,周长约12公里,主峰海拔274.1米。山上怪石嵯峨,林壑幽深,天华古寺掩映于山坡绿荫之中,七级浮屠耸立于高山之颠。寺内旧有石碑,高2米多,镌“天华胜境”四大字。寺前有大石壁,镌“望麓台”三大字,系明嘉靖三十年(1551)青山杨廷相所立。另有跋云:

         予尝读《易》,此山每遇天朗气清,伫立石山,

 南望岳峰,烟云缥缈。因思灵麓之下,湘水之涯,予师

 友在焉,庸镌斯石,以志怀也。

  此碑为“天华八景”之一,保存完好。“天华八景”久负盛名,其中“观音岩”傍山兀立,状若悬空。清同治《长沙县志》载:“观音岩石上生松,久而不敝,亦一奇也。”南坡有万年松,胸围0.5米,高约4米,亦生于石上,古干虬枝,苍翠欲滴。19614月下旬,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天华大队蹲点时曾登此山,少憩于万年松下。望麓台依山耸立,登临可远望岳麓。天华山扼长、岳古道咽喉,抗日战争湘北会战时,中国军队曾在此痛歼顽敌。南宋名将刘錡任荆湖南路节度使时曾登临此山,见如此跌宕成谷的险要地形,顿生收复祖国大好河山之豪气,遂成七律,诗云:

尽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血犹腥。

  夜观星象鬼神泣,昼会风云龙虎惊。

  重整河山归大宋,两扶社稷复东京。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叨叨问姓名。

  刘錡(10981162),字信叔,宋德顺军(治今甘肃镇宁)人。建炎中,为陇右都护,为西夏人所畏。张浚宣抚陕西,任为泾原经略使。绍兴初赴京,领宿卫亲军。十年(1140),宋金和议成,充东京副留守,率八字军赴任,于顺昌与金兀术战,大败其精锐十万人。次年,与张浚、杨沂中会师援淮西,破敌于柘臬(今安徽巢县北)。旋遭秦桧、张俊忌,罢兵柄,知荆南府,旋知潭州。在潭达七年之久。  

  绍兴三十年(1161),宋高宗重新起用刘 为威武军节度使,统兵驻守长江要塞镇江。次年金兵又大举南下,刘錡受命引兵屯扬州,又败金兵。后他因病回镇江,不久被召回朝。

  回到京城临安后,刘錡寓居都亭驿,病情严重。高宗还曾派国医前来诊视。这时朝廷在投隆派主持下,仍在与金国议和。一天金国使节将至,权臣汤思退不顾处于重病的刘錡的安危,要将都亭驿作为接待之所,派人通知刘錡移居别试院。刘錡愤怒至极,当即呕血数升,忧愤而死,时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遵其遗愿,安葬于他曾经任职过的潭州。

(本文录自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山水洲城——长沙》,主编陈泽珲,撰稿陈先枢。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5:52 , Processed in 0.2109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