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羊山又名石宝山、东华山,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霞凝镇(今名新港镇)境。山体约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0.3米,雄立湘江之滨。山多奇石,或踞或立,远望如鹅、如羊,故名。唐杜光庭著《洞天福地记》将其列为道教第二十二福地,为“许君斩蜃处”,又传为成少卿升仙之处。南朝盛宏之《荆州记》载,成少卿十四五岁时,兄令其牧羊,遇一老人。老人对少卿说:“汝有仙骨,可相随去。”路人将此情报其兄,兄寻至山中,羊不见了。兄问其故,少卿指着一堆堆的石头,谓羊化为了石头,遂与兄一道升仙而去。旧有仙坛、炼丹台、鹅羊观、王益州提督墓、李氏姑嫂贞节牌坊、明东华书院等遗迹。宋真宗时吏部侍郎毕田有《鹅羊山》诗: 羽客何年此炼丹,当留空灶镇孱颜。 云中鸡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转顽。 湘渚风因沧海变,辽城无复令威还。 何年仙驭重来此,尽遣飞腾上九关。 明代兵部右侍郎王伟亦有诗云: 湖南福地说鹅羊,叠嶂层峦接大荒。 云气四时连岳麓,山形千古捍潇湘。 迳危苔藓沾衣润,树老松花满地香。 日暮严城催鼓角,平沙惊起雁行行。 又说,鹅羊山之名源于当地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与鹅羊山隔江相望的谷山,山麓青草繁茂,山内有一宝石臼,每日生谷数升,专供一鹅一羊食用,每当夜幕降临,鹅羊渡江求食。一日被乡人发现,驱赶鹅羊过江,行至此山,鹅羊忽然消失,只见奇山突兀,层峦叠嶂,似卧羊酣睡;山嘴直插江心,又如巨鹅渴饮,乡人甚惑,传鹅羊为神,鹅羊山由此而名。旧有八景,今无存。鹅嘴遗迹尚可分辨,在前山之首,宽约4米,高6米有余,下有深潭,每逢涨水季节,潭内水旋如雷,惊涛拍岸,如玉柱突起,银花碎落,甚为壮观。 鹅羊山又是明代名人王伟的故居所在地。王伟(1412-1469),字士英,号桐山,晚年自号静室山人,长沙府攸县人,世居长沙。王伟幼时随父王灵戍宣府(今河北宣化县),14岁时,明宣宗北巡,王向其献《安边颂》,受到嘉奖,补为保安州学生员。正统元年(1436)成进士,选庶吉士,改授户部主事。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侵扰大同,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于谦立英宗弟为景帝,率兵抗击也先军。王伟被命行监御史事,召集士民据守广平(今属河北),迫使也先送回英宗,以功升兵部郎中。其时文书繁杂,王伟援笔立就,深得于谦信任,引为职方司郎中,后晋兵部右侍郎。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位,于谦遭陷害,王伟亦以于谦党羽被论罪,除籍归长沙。成化三年(1467)诏复原官,甫二年以病乞归,著有《桐山集》。明诗人商辂《赠王伟侍郎告归》诗云: 科甲登名自少年,历官宁说古人贤。 赐归独荷先皇眷,宠召多蒙圣主怜。 誓竭忠贞调鼎鼐,那堪疚疾卧林泉。 江湖身在心廷阙,一骑还朝早著鞭。 王伟罢官归长后,在鹅羊山的桐树山筑“北庄”,以作颐养游憩之所。《桐树名山》一诗,道出了他营造北庄的初衷,诗云: 拟于幽处营书屋,还傍清流筑钓台。 卜此便为终老计,名场利府已心灰。 王伟在《北庄清隐八景诗序》中记载了北庄的位置和景致,序曰: 北庄去长沙百十里许,在桐树山中,静室山人 之隐居也。山自平江发脉,至此起十二峰峦,左右拱 在峨眉峰下。山阴二里许,巍然特立,以捍水口,曰 鹅羊山,即道家所谓七十二福地之一。偃月峰下有 泉,冬月不竭,掬饮之心神洒然。山外有湖,平漫可 爱。远景如岳麓秀峰,湘江清流,水陆洲如龟浮水面, 涝塘人烟丛萃,树色微茫。登临瞩望,皆在目间。 从序中可知北庄位于距鹅羊山一公里的桐树山。道家福地,名不虚传。王伟晚年过着如此“心神洒然”的生活,目睹家乡的锦绣山河,足以填补心中的郁忿之情。成化五年(1469)王伟病逝,宪宗赐葬于长沙县捞刀河畔的秀峰山,即今开福区霞凝镇戴家河村。 秀峰山北邻鹅羊山,古为鹅羊山的确部分,今规划建秀峰山公园。公园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方式,将地形与功能布局合理结合,形成“1个中心、2条景观带、5个功能区、8个景观特点。”1个中心即金霞景观塔;2条景观带,即人文景观带、山林景观带;5个功能区,即文化活动区、生态山林区、休闲娱乐区、儿童娱乐区、园务管理区;8个主要景观节点,即金霞邀月、辉映山青、登铭环秀、竹隐清源、双桥拱月、平湖飞舟、林荫童趣、枕水悠居。 (本文录自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版《山水洲城——长沙》,主编陈泽珲,撰稿陈先枢。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2:59 , Processed in 0.0869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