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花炮史略

2009-7-29 19: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浏阳花炮包括鞭炮和烟花,历史可追溯至唐宋。鞭炮原名“编炮”,意为编结起来的爆竹。生产爆竹的原料是浏阳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铁屑、炭末、红白泥土等。而“爆竹”者,初为将火药塞入竹节之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其响声洪亮,且散发出沁人胸脾之香气。传说爆竹的发明者为唐代的李畋,今浏阳麻石小街田家巷,尚存宋代所建的“祖师庙”,被奉为鞭爆业的祖师。唐《异闻录》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崇,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看来最早的“爆竹”大抵是经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之声,待火药发明之后,才有了纸卷爆竹。从史料看,爆竹的习俗似乎比唐代更早,南北朝期间成书的《荆楚岁时记》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目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肌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魅恶鬼。”

浏阳制作烟花鞭炮,历史悠久,素有“鞭炮之乡”美誉。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刊刻的《浏阳县志》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日爆竹,馈遗者,号日春雪,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景以呜豪举者。好事者又放花炮起火……”可见浏阳民间节日燃放花炮取乐,流行已久,其花炮生产亦久而旺。

花炮与焰火的制造源于别出心裁燃放爆竹的方式,将未燃的爆竹掰开,断口处的黑硝见火则喷出一股火焰,将相连的一圈折断的鞭炮引燃,会蓬起一团蓝色的火焰,让一颗颗小小的火花漫腾起来,炸出来的情趣是多姿多彩的:置于容器中盖着炸,声音瓮声瓮气;丢在水里炸,会炸得孩子满脸泥水,满脸傻笑;炸牛粪,则一声闷响,粪末横飞,之后粪洞里还冒着丝丝白烟。放鞭炮的花样,也名目繁多,往空中一甩者为“冲天爆”,将爆竹裹在泥团里扔在空中,泥雨四溅者名日“龙王送雨”,将点燃的鞭炮丢进水塘,水花四溅,日“蕴着发”。这些别出心裁的燃放方式所引发的想象,已具有了花炮和焰火的雏形。自然,翩造花炮主要还是满足官府庆典的需要。传说雍正皇帝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花炮,传旨鞭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四处张贴告示,广纳良才,并指令鞭炮能手李泰限期创出新花进贡,致使李泰寝食不安。一日,他路过铁匠铺,见锤下星火四射,有长有短,有红有白,有粗有细,有粒有丝,顿生灵感。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把其捶得粉碎,再掺以火药和米汤搅和在一起。铁砂、火药拌和得大小粗细不等,再以黑硝作动力,装于底部导火线处,于是,便造出了喷射花色形态各异、或梅或菊的花朵来。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高升钻天,落下缤纷的花雨,把雍正看得眼花缭乱。从此,浏阳便享有花炮之乡的美名。

1935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述:“湘有爆竹造制,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浏阳为花炮制造之中心地。”雍正(17231735)年间,浏阳烟花鞭炮成为贡品,清廷放的“架子焰火”,即来自浏阳。成同年间,浏阳鞭炮庄号广设于省内各重要口岸,粤、鲁、晋各省帮客纷纷来湘贩运。当时浏阳有“十家九爆”之说,东、南、西3乡从事鞭炮制造的逾10万人,城关镇亦有作坊300余家,工人2500多人。早在清嘉庆初年生产就逾14万箱,咸丰五年(公元1885)已有出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形成了大行业,最高年产已达25万箱。主要品种有平头加花、顿编、牛口、寸金、大炮等5种。到光绪元年(公元1875),浏阳鞭炮已大量出口,如“保生东”号经营汕头庄,从港澳转口,运销南洋,“丰绥永”号经营汉口庄,从汉口转运上海出口。外销渠道打开后,洋行开始插手鞭炮贩运,“培德厚”爆庄最先就是通过广州洋行出口,稍后又自设“鼎元和”爆庄于香港,直销南洋,年销售量在一万箱左右,从此鞭炮有了洋庄交易,外地商人也竞相收购,产品一时供不应求,因而出现了专营收购鞭炮的坐庄。邻县醴陵生产的鞭炮常由庄客贩往浏阳进行装封成箱,贴上“浏阳鞭炮”商标,再转销外埠,“因此,市场上只有浏阳鞭炮,而不知有醴陵鞭炮”。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长沙开埠,鞭炮出口大增,当年外运达109万担,价值765万关平两;到1911年,外运增至48万担,价值922万关平两,全县从事鞭炮生产的达30余万人,年生产量相当于湘西、湘南所产之总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做花炮有名的,首推浏阳的李四美花炮坊。李四美作坊为商人李熙雅所创建,他恢复发展了先祖失传的技艺,初以铁屑成末掺入原料,制成焰火“萝卜花”后,又以铁屑和以多种药物,先后制出大叶兰花、大叶菊花、二梅花和连升三级等烟花。1918年作坊取名为“李四美”,相继制作出地老鼠、天鹅抱蛋、二龙戏珠、滴滴金等玩具型烟花。后又研制出大型组合烟花,燃放时,花木鸟兽和各类人物逐层腾空,蔚为奇观。故当时以“李四美”作坊命名的浏阳烟花闻名遐迩。

30年代浏阳县城有炮庄63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余家,如永庆祥、谦达利、世吉祥、元和庆、五福长、鼎泰和等,每户有流动资金23万银元,湘、汉、沪有联号,获利颇丰。“永庆祥”自1915年起家,旺年长沙联号销售1500箱,汉口联号销售900箱,上海联号销售1600箱,年获利5万银No1933年,“世吉祥”生产的“鹿竹”牌鞭炮参加芝加哥万国商品博览会,获优等奖。抗日战争前,湘省出口商品,鞭炮仅次于桐油、矿产而居第三位。1928年浏阳花炮占全国出口花炮的48%。1937年浏阳花炮销售40万箱,出口达30万箱,占75%。

浏阳花炮真正的繁盛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目前,全县有烟花生产企业800余家,其中出口花炮专厂近40家。40多万人从事烟花生产,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花炮品种由历史上的几十个,发展到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线香类、小礼花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摩擦炮类等13大类12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年产值14亿元。

烟花的视觉效果不仅在燃放之际,而且也在燃放之前、待销之时。即使烟花并未燃放,听其名称,观其包装,已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如樱花万朵、纺车花、三角菊、彩花轮、金盘起月、哨声月旅行、木星导弹、三报喜、魔术弹、雷鸣电光花、狗尾草、金卷花、银穗花、七彩伞灯、云龙、白鹤腾空、马戏烟花、全家乐、大雪、黄蜂、圣诞烟花、沙球等等,皆寓意新颖,颇有灵动之感。据称,普通烟花类中的“大地花开”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花炮之王”,年出口l万箱以上;“月旅行”、“哨声月旅行”在国外市场十分畅销,20年来,每年出口710万箱;“金色电光花”、“彩色电光花”每年出口均在10万箱以上。而造型玩具类烟花其主要品种,均为日本市场的热门货。

除上述品种外,浏阳生产的大型烟花,主要供大型焰火晚会欣赏而制造。主要种类有“焰火字幕”、“礼花弹”、“盆花”、“火箭”、“大彩火轮”、“架上烟花”6种,每年都有数十至上百个品类、规格。1986年,浏阳烟花参赛组代表中国参加了摩纳哥第21届国际烟花大赛,在这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要求最高的烟花大赛中,浏阳烟花参赛组使用了摩纳哥港口的两个堤岸,用20分钟时间,先后燃放了24组共1260个礼花弹。奇迹一个接一个在空中闪现,耀眼的宫灯、彩响花、旋花飞车等,美不胜收,令人陶醉。更令人叹服的是最后的节目:在两堤上将规格各异的600枚礼花弹,于7分钟内准确无误地送上夜空。红霞紫雾、赤树银花、金焰蓝火、碧海星灯……浏阳烟花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斑斓征服了世界,荣获第2l届烟花大赛的第一名。

随后的几年,浏阳人曾赴美国为纪念华人到夏威夷200周年庆祝会作焰火表演;在日本淡水湖之首一琵琶湖夏季庆典的花火大会上一展丰采;于阿曼国庆20周年暨国王50岁寿诞燃放了一场大型焰火;又曾在鹿儿岛、堪培拉等异国的上空染上绚丽的色彩;还有幸在世纪之交参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国庆50周年的庆典,为世纪大典喜上添彩,可谓绵延不绝,蜚声宇内。

(原载《湖南包装》2000年第4)(本文来源《湘城文史丛谈》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4:14 , Processed in 0.4983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