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坡子街的火宫殿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取名“乾元宫”。前坪搭一戏台,两边台柱上镌有一副租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据传,此联由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每逢农历六月三十举办庙会,同时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久而久之,便有零食、小饮、相面、卖艺、说书等出现,逐渐形成独具风味的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小吃市场。 1938年神庙焚于“文夕”大火。1941再建神殿时,由商贩出资在神庙前空坪建铺面,3年不收租金,期满后产权归神庙。次年建成小吃铺面48间,占地2200多平方米,形成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小吃店群,其规模与特色均可与当时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和天津“三不管”媲美。长沙著名评弹艺人舒三和在火宫殿开设书棚,演唱《说唐》、《岳飞传》等长篇,深受欢迎。在火宫殿说书的则有号称“唐济公”和“廖三国”的唐元芳、廖夔等人。火宫殿小吃来自民间小贩,经年积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姜二爹的油炸臭豆腐、美氏姐妹的姊妹团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张桂生的煮撒子、胡桂英的麻油猪血调福生的荷兰粉、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等。这些小吃,从选料、配方到制作,代代相传,各具风味,一直流传至今。 (原载《长沙晚报》1999年7月7日)(本文来源《湘城文史丛谈》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3:22 , Processed in 0.0888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