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泰门内有两条毗邻老街,名寿星街和玉皇坪。寿星街源于寿星观,玉皇坪源于玉皇殿。今日玉皇坪的新风小学里,还能寻访到当年玉皇殿遗迹:大殿虽已改建成校舍,但大梁上的雕花、大柱上的盘龙数年前去时依然历历可见。 考,玉皇殿前身乃寿星观。古人将天象中主人寿命的星宿视为寿星。寿星有三颗,一为角亢三宿,二为南极老人星,三为长沙星。轸宿长沙星下对应的地方乃古城长沙。“长沙星明,则人寿、子孙盛”,故长沙又称星沙。寿星观始建于宋代政和中,元至大间重修,为“各官祝厘习仪处”。据明《一统志》载,“初在府城驿步门(大西门)内,本朝洪武初徙通货门内”,即今寿星街、玉皇坪一带。从元代理学家虞集《谭州重建寿星观记》可知寿星观的宏大规制,所谓“寿星有殿,万寿有阁,鼓钟有楼,藏经有阁,翼以两,表以三门”,巍巍乎哉。 明永乐间,寿星观毁于火,天顺间修复,旋又废败。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吉藩发内帑进行扩修,恰逢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贬贵州,过长沙,在寿星观歇了一宿,并题诗一首。自此,寿星观常见名人题咏。吉藩扩修后的寿星观平列三殿,中为玉皇殿,右为雷祖殿,左为三宫殿。三殿渐渐分立,由于玉皇是神话中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尊神,道教尊为玉皇大帝,在民间又享有崇高威望,故玉皇殿遂夺了正统,寿星观之名反倒渐渐湮没。清姜晟《重修寿星观碑记》云:“予寻故碑而读之,始知旧所谓寿星观,即今邦人士所谓之玉皇殿也。”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端方抚湘,将玉皇殿前殿改作官立第四校校址。后殿仍供奉玉皇,直到“文革”前才断了它的香火。“破四旧”时玉皇坪改名“革新坪”,“文革”结束后又复以原名。(原载《长沙晚报》2001年2月20日) 寿星观古碑铭 明·黄宝 惟我贤哲,默运化枢。 其作飚举,其助云输。 图新去故,厥工群趋。 百废俱举,在于斯须。 仪观有伟,光彩发舒。 上祈懋德,天神鉴之。 贄贄维藩,永锡蕃厘。 勒祠贞珉,百世之垂。 (本文来源《湘城文史丛谈》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2 00:41 , Processed in 0.0881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