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部分内容已用于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的宣传文案。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名人与坡子街 近代长沙名人辈出,因而长沙城内分布着众多名人公馆。作为商业繁华地段的坡子街自然少不了名人的入住。其中赫赫有名的有曾国藩和叶德辉两人。有趣的是,曾叶二人都是有争议的人物,但同时也是有建树、有贡献的人物。 位于坡子街南侧,西起衣铺街、东止中和街的洪家井,是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二期工程配套商住楼的所在地,也是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的居住之地。曾国藩的老家在湘乡县荷叶塘(今属双峰县),但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时,曾寓居长沙。坡子街曾公馆名“存养书屋”,其书房自名为“求阙斋”。阙,缺也。曾国藩为书房自题联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忧以终身,乐以终身。”一日深夜,他在朗诵古文时领略到极大的乐趣,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也有“三乐”:一乐,奖掖人才,引人进步;二乐,读书有声,飘然意远;三乐,劳作而后憩息。遂把“求阙斋”易名为“三乐书屋”。1906年,日本汉学家宇野哲人曾经拜谒过曾公馆,在其游记中记载,厅堂上高悬着“勋高柱石”的匾额。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后,以国家的屏藩自居,更名国藩。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奉诏在长沙办团练,创建湘军。咸丰四年率湘军攻打太平军。曾国藩以“书生带兵”,却以“扎硬寨,打死仗”著称。他的“多条理、少大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说曾为毛泽东大加赞赏。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次年调任钦差大臣,后举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又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后人集有《曾文正公全集》。 清同治末,曾国藩之长子曾纪泽入住曾公馆。到光绪中曾公馆又住进另一位名人,这就是叶德辉。叶与坡子街有着不解之缘,他自幼住在坡子街,其父在坡子街开叶公和染房,家道殷实。清末民初,叶从曾公馆搬出后,又在坡子街筑观古堂。时谓观古堂藏书“富甲海内”,是海内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1938年长沙大火中,连同叶氏《自园丛书》板片及未刊遗稿,均付之一炬,国人无不感到惋惜。叶德辉对坡子街的繁荣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在20世纪前20多年内,火宫殿一直由叶德辉掌管。在叶氏经营期间,火宫殿庙产富裕,在河西谷山冲、双眼塘、黑油沟等地共有田庄10余处,田租达1600余石,还拥有庙四周的成片房产。当时的火宫殿可与南京夫子庙等媲美,与叶德辉的悉心经营不无关系。1910年叶将坡子街口的私宅怡园改建成湘剧“同春园”,亲题台联:“同车攻马,抗怀三代;春秋兰菊,竞秀一时。”1912年又在火后街创办丽泽小学(今火后街小学),亲任校长。 叶德辉(1864-1927),21岁乡试中举,28岁会试中第九名进士,殿试二甲,官吏部主事。但他对仕途不感兴趣,不久就弃官归里,开始营造他的“观古堂”。到1912年观古堂藏书已达20万余卷。叶最大的学术成就是版本目录学研究,他编撰的《观古堂书目丛刻》至今仍有价值。但是,叶德辉思想保守,他反对戊戌变法,反对辛亥革命,大革命时又反对工农运动。1927年4月,被湖南工商学各界团体大会处死。 全面评价历史人物,不苟求古人,今日坡子街商业街亦遵循“不苛求今人”的原则,正在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以使人才脱颖而出。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2 , Processed in 0.2992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