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部分内容已用于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的宣传文案。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坡子街百年老店——药号篇 坡子街自古就是药材集散市场。唐代诗人杜甫诗“药物楚老渔商市”写的就是小西门一带的药材和水产品集市。长沙中药业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杂疗方》等15种中医、中药书以及保存完好的辛夷花、桂枝等9种药材足可证实秦汉间长沙已有中医药流传。现今中药店多称“堂”,起源于东汉建安(196—219)年问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在长沙“坐堂应诊”。据考证,当时的长沙县衙门大堂就位于距坡子街仅百余米的今解放西路一带。 宋代长沙官府设有卖药所,商业药房多为官营。清代废除了官药制,民问中药业得到大发展,许多著名药号首先出现在具有药材经营传统的坡子街一带。清康熙年间有4家兼营批发与零售的药号在坡子街问世。它们是,康熙初年创立的劳九芝堂药号,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创立的西协盛、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创立的东协盛和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创立的南协盛。当时这些药号就以生产中成药而闻名,如劳九芝堂的附桂紫金膏、参桂鹿茸丸,西协盛的金橘露药酒等都是行销的名牌产品。 到民国初年,长沙药材业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有“三芝四协”对峙称雄之说。“三芝”是九芝堂、福芝堂、寿芝堂,“四协”是东、西、南、北协盛。“三芝四协”除北协盛在北正街外,其余都集中在坡子街。这时在坡子街开业的药号还有同德泰药号、信记永乐药号,以及专卖参茸等高档药品的阜昌参号、郑大有参茸号等。在这众多药号中,九芝堂值得专门一提,因为它是长沙药业百年老店中唯一至今不衰而且还在发展的一家。九芝堂店名取自店主劳澂(朱镕基夫人劳安的先祖)所绘“天香书屋图,植双桂,桂生芝九”之意。九芝堂的成药秘方有320多种,其中许多独具疗效。紫金锭按古方与玉枢丹合二为一,既提高了疗效,又使同行难于仿制;根据古典药书《圣济总录》配方,采用52种名贵药材制成的大活络丸具有通筋活络之奇效。今日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经营一条龙,兼并了长沙市药材公司和多家药厂,市内有十几个连锁店和数十个加盟店,一跃为全国同行业十强之一。 坡子街药材市场的大头业务是批发。上述著名药号,大多兼营批发,如河南李姓人开设的东、西协盛就兼营生地、淮山、牛膝的批发业务。除批零兼营的药号外,还有许多专营批发的药号。1902年有永顺、萧贞祥、公太兴、同发等药号设立。1913—1919年新增王吉太、吕裕兴仁、陈时茂、陈聚太、于丰泰等10多家中药批发号,分别以经营淮、川、广、洋货为主。1928年后,信记、长慎、公和厚相继开业,经营品种均达500余种。1938年“文夕”大火后大部分药号歇业。抗日战争胜利后相继又有兴盛祥、长湘裕、永顺祥、顺记等批发号设立,而这些药号大部分集中在坡子街及周边地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私营药号全部退出批发市场。 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沙市、县两级药材公司和一些新开业的民营药店仍集中在坡子街,零售药品可按批发价销售是这里药品经营的一大特色。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4 , Processed in 0.1195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