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部分内容已用于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的宣传文案。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坡子街,长沙商业文明的发祥地 坡子街位于长沙旧城的繁华地段,西起湘江大道小西门,东至今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全长约 五代十国时期的楚国,以长沙为国都,推行重商政策,史称“四方商旅往来不绝”,坡子街一带成为著名的茶马交易之所。从宋代起,长沙城分属两个县,大致以今五一大道为界,南属善化县,北属长沙县。小西门成为善化县靠湘江的唯一城门,加之善化县衙(今县正街)、善化县学宫(今化龙池)、长沙府学宫(今西文庙坪)以及臬台衙门(原臬后街)、粮道衙门(原粮道街)等官署、学宫如众星环绕坡子街,人气之旺带来市井的繁荣,坡子街一带成为善化县的“首善”之区。 明代长沙府提出“聚四方之财,供一方之利”的战略,嘉靖年间推官翟台在距坡子街不远的湘江西湖桥段开凿港湾,以利停泊舟楫,商民为感激推官的功德,特将港口取名为“翟公套”。外省客商,纷至沓来。到清初,坡子街一带已成为外省客商的聚居之地。位于坡子街,创立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的玉和酱园和创立于康熙年问的劳九芝堂药号都为江苏人所设。同位于坡子街的两个著名金银首饰号——“余太华”和“李文玉”则为江西人所设。外省的许多会馆,如上元会馆、山陕会馆等也建在坡子街上。所以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北客西陕,其货毡毛之属,南客苏杭,其货绫罗古玩之属,繁华垄断,由南关至臬署前,及上下坡子街为盛。”南关即今南门口,臬署即今司门口。可见清代的坡子街,已和南正街、红牌楼(今黄兴南路)连成一片,成为长沙城的中心商业区。 长沙近代餐饮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始于坡子街的火宫殿。火宫殿原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后来发展成集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餐饮于一体的庙市。自清末起,坡子街又成为金融业、药材业的集中地带。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钱业同业组织财神会设于坡子街护国寺财神殿,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财神庙建成,改称福禄宫。民国时期,在坡子街及周围地区开业的钱庄多达50多家。中央银行长沙分行(今省财贸职工医院)、大陆银行、聚兴城银行、农工银行、实业银行、金城银行也设在坡子街。著名药号则有九芝堂、西协盛、东协盛、福芝堂、寿芝堂等。坡子街还有著名的师古斋书画店,时有“北有荣宝斋,南有师古斋”之说。 1938年“文夕”大火,坡子街大部分铺面焚毁。战后重建,曾一度恢复繁荣。到20世纪末,由于大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超过使用年限,有的已成危房。人民政府决定除保留火宫殿、湘江剧院、中央银行旧址、伍厚德堂旧址、鸿记钱庄旧址等建筑外,全街拆除重建,仿明清建筑风格,引进名老字号,辟建民俗名食商业街,再现长沙百年繁荣。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07 , Processed in 0.1094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