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国民政府玩舆论战 “孩子的父母,是国家善良的公务员。人祸天灾,迫不得已才离开了这污浊的世界,我们心地光明,对得起国家,死无所憾,对不起的是这无辜的孩子,她才三岁。” 1949年6月17日,长沙一对夫妇留下了这样的遗言。当日深夜,这对夫妇在长沙草潮门码头双双投河自尽,留下年仅3岁的女儿托人收养。 ——这是时年长沙报纸《小春秋》刊载的一篇新闻。该新闻还称:小女孩自称姓张,叫爱莉,江苏人,问她父母名字都不知道,但说“父亲教书,母亲也教书”。这期报纸的出版日期为“中华民国卅八年六月十八日”,即公元1949年6月18日。草潮门码头在今潮宗街附近。 重温旧闻,我们能看到当时湖南民不聊生的场景。 “几成死城” 1949年6月,湖南遭遇20年不遇的洪灾袭击。连日洪水冲垮桥梁涵洞百余座,使得数十万人受灾。其中,遭洪水袭击后的邵阳,5000余人被淹没。省会长沙,部分地区“几成死城”。 天灾之下,国民党政府似无太多解数救济灾民。时任湖南省主席程潜、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多次向国民党中央政府申请赈灾款项,但收效甚微。反倒是本地民众自发组成自救委员会,发动各界筹款救灾,以每人一角、两角之力,聚合成抗洪救灾的重要力量。 《小春秋》、湖南《国民日报》均刊发启事,呼吁市民慷慨解囊。《小春秋》的启事标题是:本报代收两角赈济水灾运动捐款启事;湖南《国民日报》的启事标题是:长沙市政府为发起两角赈济水灾运动启事。 军政合一的政体下,刚刚入主行政院的阎锡山无暇顾及湖南灾情。《小春秋》6月15日报道,新任行政院长阎锡山,昨晨八时即赴行政院办公……旋又离政院赶国防部办公,入晚欢宴国防部高级官员。 “国军捷报” 当时“国防部”是一个热得烫手的机构。因为,战事频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已岌岌可危。 湖南《国民日报》报道,1949年6月中旬,解放军陈毅、刘伯承、林彪等部均在江西备战,国民党核心部队则在白崇禧的统领下,退守湖南,两军踞守赣江两岸,形成对垒之势,大战一触即发。 其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毛泽东、朱德已经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对国民党政府而言,时局危急,但是,受国民党政府、军队控制的媒体,仍在鼓吹胜利,从当时报章标题就能窥见一斑。 湖南《国民日报》1949年6月19日第二版(该报第一版均为广告)刊发了数条“中央社”播发的战事新闻,其标题分别是:沙市外围共军败退 陈毅部在丰城出现;陕境战事赓续进行 国军捷报踵继而来;马步芳长官勉励前方将士;激励士气 马长官下令组织劳军团。 在当时情形下,国民党军队屡征军粮的举动,引发了人们不满。有老者直言,湖南人已经没有饭吃,如何能承担别人的粮? 暗战长沙 湖南的紧张局势,给了当时以周礼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工委更多的工作空间。此前,他们已经就劝反程潜、陈明仁做了大量工作,并就和平起义事宜,在程、陈与中共中央之间建立起了实质性联系。 同时,中共中央派周竹安在长沙建立迎解秘密电台和策反情报小组,加快策反工作的进展,为此后程潜致函毛泽东表明起义之心推波助澜。 [专家点评] 国共双方紧盯湖南 1949年6月15日至21日,湖湘大地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地方。 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兵临湘北,在湖南、江西境内形成战线,林彪、刘伯承、陈毅等部时刻具备南向强攻的能力。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情况危急。白崇禧部已退守湖南,身为国民党政府华中军政长官的白崇禧只能在舆论战上虚张声势。 湖南遭遇2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的到来,延缓了国共双方战事的进展,为中共湖南省工委开展策反工作预留了更多的空间。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国宇 本系列报道顾问 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国宇 长沙地方史知名专家陈先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3:01 , Processed in 0.1334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