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号尚武,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新诗创作开一代诗风。1926年掷笔从戎,参加革命,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有《郭沫若全集》。 长沙有感二首 (1938年2月) 洞庭落木余霜叶,楚有湘累汉逐臣。 苟与吕伊同际遇,何因憔悴做诗人。 伤心最怕读怀沙,国土今成待剖瓜。 不欲投书吊湘水,且将南下拜红花。 【注释】 ①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多次来长沙进行讲演,撰写文章,促进抗日救亡文化工作。1938年2月7日.郭沫若第一次抵长沙.田汉为表示欢迎之意,特作七绝一首以赠。郭沫若即用原韵和之,作七绝二首。 ②湘累:即指屈原。累:古时拘系犯人的大索。屈原晚年被楚王放逐江南,在湘江、沅水、澧水下游漂泊十多年。汉逐臣:即指贾谊。贾谊因遭权臣诬陷,谪居长沙3年。 ⑧苟:假如。吕伊:指吕尚和伊尹,伊尹辅佐商汤.昌尚辅佐周武王,均为开国功臣.后常以伊吕并称,以颂人的地位和功业.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④怀沙:屈原所著《九章》中之一章,即怀念故土之意。 ⑤吊湘水:贾谊于汉文帝四年(前176年)来长沙,心怀郁结.念屈原放逐之不幸,联想个人忠言受谤而写《吊屈原赋》。 ⑥拜红花:参加革命,拜:崇拜,红花:喻爱国者用鲜血染红的花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6 15:37 , Processed in 0.1653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